四川深居内陆,为何幸运地成了天府之国
不得不说,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和它的气候密不可分。世界上很多内陆盆地都是干旱气候,四川为何反其道而行之?本文为您解密。
打开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南方湿润区可以深入四川盆地,四川盆地距离太平洋比较遥远,有数千公里,而且东部有巫山、雪峰山等大山阻隔,却丝毫没有削弱四川盆地的降雨量,每年达到到毫米,这是什么原因?
而北方太行山距离渤海和黄海并不遥远,但西侧没多远就是毫米等降水量线。
南北差距为何这么大?
原因比较多。
首先,南方广大区域除了受太平洋季风影响,还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印度洋季风在青藏高原南部深入雅鲁藏布江峡谷,也使东南亚淫雨霏霏,可以说相当强大了。其前锋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也不成问题。
其次,北纬30度南北为副热带高压区,气流下沉不利降雨,常年盛行西风,造成从撒哈拉沙漠延续到阿拉伯、伊朗、中亚、新疆、内蒙古这条横贯亚非两大洲的干旱区。在东部遇到青藏高原兵分两路,北侧抵达北纬40度左右,而长江流域位于北纬30度完美避开了被干旱的命运。
青藏高原像个抽气筒最后一个原因,四川盆地西侧就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即使太平洋季风比较弱,也会因为迅速抬升成云致雨,可以说根本没有“幸存”的机会。因为高大威猛,青藏高原夏季形成低气压,成为一个“吸气桶”,使季风影响成倍增加。而它北侧秦岭又阻挡了寒冷干燥的北风。
如果青藏高原很矮,比如只有一千米海拔会发生什么?水汽轻松越过无法凝结。澳大利亚地形就是这个道理。简要介绍一下大自流盆地的干旱是如何形成的,湿润的东南季风轻松越过海拔一两千米的大分水岭,遇到的是地势低平的大自流盆地,气流下沉增温,无法降雨,所以干旱无比,年降水量只有一二百毫米,形成大片热带沙漠。
说白了,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干旱重要原因就是山太矮。同样都是盆地,一个湿润一个干旱就是这么造成的。而长江幸运在横断山脉折向四川盆地,出川时已经成了浩浩大江,不得不说和四川盆地养育之恩密不可分。
高山也为新疆绿洲做出很大贡献。
太平洋季风已经基本无法进入新疆内陆了,影响新疆降水的,主要是大西洋暖流。大西洋暖流一手温暖整个欧洲,经过长途跋涉遇到天山、阿尔泰山等五六千米的高大山脉,在那里抬升,降雨,流下了最后的眼泪。
因此,可以说空气中总是有水分的,就看能不能挤出来,挤出来的办法是抬升降温,高山可以轻轻做到。而北纬60度左右气流本身就是抬升的,用不着大山帮忙,所以西伯利亚平坦无际,反而沼泽遍地,森林茂密。
澳大利亚干旱区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