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元军和清军可以在青藏高原作战,而唐军

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416/7060196.html

为何元军和清军可以在青藏高原作战,而唐军却无法占领吐蕃?

为什么唐朝没有将青藏高原纳入版图?

这是一个关于国家版图的扩张与维持的问题。

一:元军和清军可以在青藏高原作战并取得胜利,唐军同样可以。

青海地区也属于青藏高原。在历史上,自汉朝起,直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历代王朝,不管是大一统的王朝还是割据王朝,都维持着对青海地区的羁縻统治。

到了隋唐时期,才在青海地区设立州郡进行管辖。然而,隋唐在青海的实际统治只有几座城池,城池之外的土地都是党项、吐谷浑等部落的游牧之地。

吐蕃自雅鲁藏布江谷地兴起,在统一各部后,就迅速崛起,强势对外扩张。吐蕃王朝击败了党项、吐谷浑等部落,青海被纳入了吐蕃王朝的统治之下。

由此,围绕着青海的归属权,唐朝与吐蕃王朝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其中,著名的大战役有松州之战、大非川之战、唐与吐蕃青海之战、安西之战、武街之战、石堡城之战、唐击小勃律之战、奉天灵台之战、汧城之战、潍州之战。这些战役,十之八九战场都是在青藏高原,十之八九都是唐朝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军事上讲,唐朝与吐蕃之间,并未有任何失利之处;唐军不仅能在青藏高原作战,而且能打胜仗。

那么,为什么唐军不能像元清两朝的军队一样,持续向吐蕃内部推进,并将吐蕃纳入大唐版图呢?为什么会有会有吐蕃压着唐朝打,并且两次攻陷长安的怪现象呢?

二:生产方式对外延伸是帝国扩张的目的和方向

国家是全体国民求生存和发展意志的集合,一个国家政权要对外扩张,根本目的就是获取可以让国民发展生产的土地。

国民的生产方式是怎样的?需要什么的土地才能发展生产?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政权对外扩张的方向以及模式。

唐朝的经济是以农耕为主的,农耕的生产模式,决定唐朝需要大量的耕地,或者可以开发成为耕地的土地。唐朝对外扩张的目的就是如此,不管用多少高大上的借口进行扩张,本质就是如此。

然而,青藏高原的植被多为天然草原,吐蕃主要的经济模式还是部落游牧,是一种以游牧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的,高原特有的生产模式。唐朝对吐蕃的土地并无国家意志上的需要,唐朝没有将吐蕃纳入帝国版图的内在驱动力。

唐朝夺取青海,主要的还是战略上保护丝绸之路的需要。从汉朝起,一直到唐朝,中原王朝的利益就是丝绸之路。

汉朝保护这条丝绸之路,敌人只有北方的匈奴。而唐朝,除了北方草原的突厥人,还是丝绸之路南边新崛起的吐蕃人。

汉朝,社会生产力决定中原王朝只能开发河西走廊以及整个西域。到了唐朝,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这个巨大发展就是钢制农具普及,全面取代铁制农具。唐朝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开发草原以及青海地区。

也就是说草原和青海的某些地区可以开发耕地,用来屯田。唐朝掌控西域的方式就是屯田,以军屯带领民屯。

开发屯田需要大量的人口,而唐朝崛起后缺的就是人口。隋末战乱,中原失去了太多的人口,终唐朝一代都没能恢复隋朝时期的人口规模。这一点,从唐朝将高句丽、党项、吐谷浑等少数民族内迁安置就可以看出来。

唐朝崛起,灭大小二十余国,雄霸东方,无数民族为之臣服,甘愿纳入大唐版图。可是,大唐除了进行羁縻统治,并没有多大的能力移民置州郡。

而草原、青藏高原,其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模式是游牧经济,农耕并没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唐朝的生产方式无法延伸过去,唐朝对其土地并没有多大的渴望。

唐朝对吐蕃的政策是围堵而非占领,围堵吐蕃,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唐击小勃律之战,就是唐朝打通印度商路的战争。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商路,唐僧前往印度取经走的就是这条商路。

相比唐朝内在驱动力不足,吐蕃的内在驱动力就非常充足了。

青海地区与西藏地区虽然同属于青藏高原,却是有着明显地理间隔的两个地区。青海地区开发屯田的环境比西藏地区要好,吐蕃王朝夺取青海等于将自己的国土扩大了一半,完全可以将吐蕃王朝高原农牧业结合的生产方式延伸到青海。

重要的是,吐蕃王朝,以西藏为后方,征讨青海,比之以青海为后方,征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难度要大得多。也就是说,从西藏到青海,从道路交通上讲,比青海到西域到河西走廊要远得多。

从这一点上,唐朝与吐蕃在青海地区进行战争,唐朝虽然是在高原作战,但依然是本土作战,后勤压力并不大。而吐蕃王朝,从西藏到青海,实际上就是一场远征。唐朝夺取青海的战略目的就很明显了,一旦夺取青海,吐蕃对唐朝就不会有太大的军事压力。

在生产方式的延伸上,青藏高原对元清两朝来说就非常重要,是势在必夺的重要,元清两朝都控制着北方草原,游牧经济是帝国很重要的经济生产方式。草原的生产模式完全可以移植到青藏高原,从而释放草原的人口压力。

经济生产方式有着共通之处,那么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条真理下,同属游牧民的两个地区的文化也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蒙古族人与藏族人,无论是谁征服了谁,都不会有被征服后的强烈不适,更容易接受对方的统治。

明朝没有将草原纳入版图,对青藏高原的统治更是接收元朝旧疆下象征性的羁縻统治。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明朝不仅没有恢复西域,也无所谓青藏高原的得失。明朝对青藏高原的要求仅仅是要这个地区承认大明朝正统的政治地位。

三:文明的中心的统御能力决定着帝国版图的面积

唐朝没有占领青藏高原,将其纳入版图,不是唐军战斗力不行,而是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内在驱动力。与唐朝不同,元清两朝有这个驱动力,所以就搞定了青藏高原。

唐朝不仅没有征服吐蕃的内在驱动力,更没有统治吐蕃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唐朝的首都长安作为文明中心并没有统御青藏高原的能力。

文明中心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国家首都所在地,是各地生产生活的唯一标准。文明中心的统御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版图面积。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华文明从大陆扩张时代东西扩张阶段向南北扩张阶段迈进的历史时期。随着时代阶段的改变,地理环境也发生改变,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格局。

在中华大地,这个阶段,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以往不能开发的蛮荒之地,如东北、草原、青藏高原、云贵都具有开发的价值。

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格局,传统的文明中心作为最早开发的地区,依然有着一定的先发优势。由此,隋朝以关中为根基重新完成了国家统一。结束战乱后,各地区在统一的国家政权下,经济发展速度更快。

为了确保国家统一,隋炀帝不得不迁都洛阳,并修建隋唐大运河,将新崛起的文明中心的力量通过大运河输送到首都。为此,文明中心之间竞争成为新的都城已经成为了隋唐两朝的主旋律。

关中地区只能汇聚川蜀、三秦的力量,从而定鼎天下。河南地区,则可以汇聚关东以及江南的力量。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崛起,定都关中地区不如定都河南地区。隋朝修建隋唐大运河后,河南地区作为中原的中原之地,位置更好。

然而,隋唐大运河的输送力是有限的。随着时代阶段的演进,无论是关中长安,还是河南洛阳都不适合为都。文明中心的统御能力下降,直接表现为各个地区的人力物力难以汇聚到文明中心,而文明中心自身的人力物力又有限。这种情况下,唐朝以长安为都根本无法统御庞大的帝国。

所以,与吐蕃的战争,唐朝军事力量无法持续推进,没有办法完全占据整个青海,根源就是文明中心不够强大,不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撑。

唐朝,随着文明中心统御能力的下降,不仅不能将青藏高原纳入版图,对其它地区的控制力也逐渐下降,最后不得不退出草原、东北、西南。

安史之乱以及黄巢起义,都是新崛起的文明中心燕蓟地区的北京、江南地区的南京与长安洛阳竞争文明中心地位的产物。作为新崛起的文明中心,一方面要面对传统文明中心的弹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身开发不足。

唐朝中后期,没有一个强大的文明中心来统御中华大地,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困局。唐朝覆灭后,中华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长时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直到辽金两朝为对抗两宋政权,重点发展燕蓟地区,从而确定了燕蓟地区北京作为文明中心的地位。

草原、东北、中原三个地区一马平川,而燕蓟地区又是农牧业皆宜的交汇之地,在以骑兵为战力的时代阶段,三个地区的力量汇聚到燕蓟地区,从而使北京有了统御中华大地的力量。

元朝与清朝,就是凭借燕蓟地区文明中心的力量,逐步统一全国的。新中国也是如此。

至于明朝以及中华民国迁都北京后,为何没有将草原纳入版图,进而收复西域、实质性地统治青藏高原,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