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来源:海外网

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上。新华社

走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在求解“中国之谜”——中国经济为何能迎难而上实现一个又一个新跨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判断,道出了一个重要答案: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历史主动,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一把金钥匙。

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到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视野中来观察和谋划,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厚植基础、突破关键、赢得未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擘画了到21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看当下,中国经济以势待时,以时取势;看长远,中国经济厚积成势,势不可挡。

时与势在奋斗的中国,在坚韧的中国,在前进的中国。中国经济长风万里,光明在前!

动力之源:以科技自立自强谋强国竞争新优势

民族复兴,根本在创新。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彼时,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走到了一个关键当口。一方面,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

中国经济往何处去?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察大势、谋全局,作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决策,这事关中国未来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识变:创新是第一动力,引领中国经济长远发展。

量子产业大会传来新进展:人们在头发丝直径几万分之一的细微处感受磁场强弱……在此之前,《自然》杂志刊文,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跨越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中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

量子科技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年,中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

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车间,从国家实验室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在上海张江科学城,总书记希冀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

在广东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勉励企业“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正是中国创新发展的路径方向。

——应变:攻坚“卡脖子”问题,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解决这些“命门”和“卡脖子”问题,关键就要靠科技创新。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培养创新型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一系列举措助推中国努力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进。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

——布局“国之重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E级超级计算机、“天眼”、“人造太阳”、上海光源……一个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夯实创新的基础。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从对科技创新领域进行长远谋划,到搭建科技创新制度的“四梁八柱”,再到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的一系列实招硬招,我国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求变: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

从探月、“北斗”再上层楼,到大飞机首飞、超级计算机竞逐榜首,从量子、干细胞研究深入“无人区”,到疫情科学防控得到有力支撑……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助力下,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战略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世界前列。

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面向“十四五”,中国致力于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让科技创新继续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就得靠我们自己”“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点明创新发展的路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创新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从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从明确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到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7%……锻长板、补短板,从技术到产业,创新按下快进键,为实现强国梦创造竞争新优势。

布局之变:以区域大战略谋协调发展新优势

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如何“落子谋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形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绘制着一幅覆盖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中国经济新版图。

看中国大地,发展空间在战略谋划中不断延伸,发展势头在协同联动中持续巩固,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拔节而上、积厚成势,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把握大势,战略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一语点出了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意义,展现了蓄力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的新脉动,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例如,区域经济发展呈分化态势,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廓清了新时代区域发展的方向。

调研京津冀,南下粤港澳,北上黑土地,考察长江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和发展主动,为塑造区域经济新格局领航掌舵。

一盘风云激荡的大棋局在中国大地铺开。

——着眼未来,统筹打造引领发展的新动力源。

多个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高峰时有20多万建设者日夜奋战……“未来之城”雄安新区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着大国经济的强劲脉动。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千年大计”的历史性工程。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这件大事办好。

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分绘蓝图,为各个区域发展指方向、明定位。中国经济版图上气象万千,活力满满。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上海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中超越纽约;南京、合肥等长三角城市的上升势头也十分明显。

榜单之变是动力之变,折射出长三角的勃勃生机。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7年多来,北京近家一般制造业企业得到疏解,河北省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近2.6万个;在长三角,今年上半年沪苏浙皖经济同比分别增长12.7%、13.2%、13.4%、12.9%;在粤港澳大湾区,覆盖11个城市的“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以长江、黄河两大主动脉为牵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8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46.9%。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为88.2%,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截至年底,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年减少了48%。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联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手笔大方略,正在开辟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新空间。

——通盘考量,着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今年1月,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北京至沈阳时间最快不到3个小时。这条新开通的“大动脉”,使东北与京津冀两大经济板块“握手”更加紧密。

北京嘉寓集团去年就将企业的新能源板块放在了这条高铁线上的辽宁阜新。如今,竣工投产不到一年的嘉寓阜新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开足马力,其拳头产品“双真空太阳集热管”订单已排到了明年9月。

对口合作、产业转移,东北与京津冀优势互补,携手并进。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

擘画战略蓝图,规划实施路径。聚焦如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深入调研、亲自确定。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搭建起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四梁八柱”。

从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到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到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从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到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经络更加畅通。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国经济大棋局上万马奔腾,有力支撑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推进,激荡着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活力中国,预示着一个蒸蒸日上未来可期的潜力中国。

大国之基:以布局重大工程谋深根固本新优势

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一个个大国工程展现时代风范,筑牢未来发展基石,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

河南南阳,陶岔渠首大坝。清凌凌的丹江水喷涌而出,走中原、穿黄河,千里奔流,润泽北方。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专题调研南水北调,谋划推进后续工程,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数千里之外,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河谷中,全新的复兴号列车呼啸而过。

作为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年6月25日开通运营的拉林铁路,让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

23年前,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习近平同志乘车走了整整一天。今年7月到西藏考察,乘坐复兴号,从林芝到拉萨用时缩减到3个多小时。

“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远思考。

“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南水北调、川藏铁路,一个意在解决水之忧患,一个旨在补足交通短板,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谋划未来永续发展具有标志意义。

一个个重大工程,勾勒经济血脉的新版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一系列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重大工程拔地而起,托举起亿万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中国梦,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金沙江上,“白鹤”起舞。

今年6月28日上午9时许,在现场一片欢呼声中,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两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转动,将金沙江源源不断的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送往江苏和浙江。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到年7月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白鹤滩水电站将成为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一个个重大工程,汇聚中国力量,支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北京大兴,凤凰展翅。被英国《卫报》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两年来,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约万人次,航班起降超30万架次,货邮吞吐量超20万吨,成为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长江出海口,洋山港码头。无人驾驶车辆忙碌穿梭、巨型桥吊昼夜不停,来自长江沿线腹地的货物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见证中国与世界交融激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珠江口岸,内伶仃洋里。全长24公里、拥有90米超高桥面的深中通道建设已初具规模。这一难度不亚于港珠澳大桥的超级跨海工程预计年建成通车,将成为“深莞惠”和“珠中江”城市群的直连通道,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

如今,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1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约3.8万公里,覆盖近95%的百万以上人口城市;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全球吞吐量前十的超级大港就包揽七席;多个民用机场,航路航线总里程达到23.7万公里。庞大而便捷的交通网络,迸发出中国改革发展的惊人活力。

“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万公里。”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说。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向北,穿过滹沱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与京广高速铁路不期而遇,在辽阔的平原上画出两条雄伟的纵贯线。

左边,每一秒有吨南水向北奔流;右边,每三五分钟有一列高铁呼啸而过;头顶上,一条双向六车道公路横跨干渠;不远处,数座高压电线塔从东向西排开,为千万人口的城市输送动力……水网、高铁网、路网、电网等巧合地交织于一处,正是今日之中国波澜壮阔的大国工程画卷缩影。

泽被“天府之国”0多年的都江堰,至今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如今的中国大地上,一批大国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续写着都江堰的传奇故事,为子孙后代积累着雄厚的发展新优势。

山河之机:以绿水青山谋永续发展新优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经过4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年,中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1.5%,消耗的能源占全球21.3%,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居世界第一。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途中,中华民族如何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指明了生态文明之路,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系列重大部署,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一幅呈现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美好图景,正在神州铺展。

一场关乎人民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

——新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变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中心位置一块刻有这十个红色大字的巨石,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村庄从“卖石头”向“卖风景”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

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重要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在随后发表的“之江新语”专栏文章中阐释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短短十个字,闪耀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邃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饱含着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厚情怀。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掷地有声的话语,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光芒,指引着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在秦岭深处,习近平总书记察看自然生态,叮嘱当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在祁连山脚,总书记考察生态环境修复成果,要求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在贺兰山麓,总书记提出要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再到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从一个村庄提出到省域实践、再到成为指引整个国家前进方向的新发展理念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理念正引领中国广袤大地发生深刻变革。

——新行动助推中国坚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曾几何时,PM2.5频频爆表、不敢出门,河流既黑又臭、鱼虾绝迹……人们尝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发出了这样的警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年4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有关方面有必要采取一次有重点、有力度、有成效的环境整治行动,在这方面也要搞顶层设计。

此后,“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

中国,全面打响蓝天、碧水、青山保卫战。

习近平总书记为之加压鼓劲——“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为了一汪碧水,深圳发起“驯水”攻坚战,以绣花功夫推进雨污分流、源头治理,投入上千亿元改善水环境,终于换来全市告别黑臭水体,原先“比墨还黑”的茅洲河变清变美了,“又见白鹭飞”;

为了一道青山,陕西拆除秦岭违建,多栋违建被彻底整治,相关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为了一片蓝天,河北向积攒多年的家底开刀,“十三五”期间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六大行业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其中钢铁产能由峰值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基本实现钢铁退城目标。

年12月起,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用约两年时间实现了全覆盖;年7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这犹如一把利剑,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守护了祖国绿水青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福建宁德市陆续关闭个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万吨。“减”之后,当地“加”起了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千亿产业集群。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绿色,已成为中国经济最鲜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亮色。

——新境界引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万公顷森林、40万公顷湿地、多条河流、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黑龙江伊春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也让守着绿水青山的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重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天更蓝,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提高至87%;水更清,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提高到83.4%;家更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1.18万处……

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达成如此宏大的气候变化目标,那就只有中国了。”全球知名能源咨询顾问公司伍德麦肯兹亚太地区副主席加文·汤普森说。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14亿多中国人正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子孙后代呵护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新空间。

格局之变: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战略主动新优势

金秋十月,中国广州,第届广交会19日落下帷幕。

这一自年创办至今从未间断的“中国第一展”,此次成为疫情下全球率先恢复的最大规模线下展会,其成功举办彰显中国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

“广交会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本届广交会发来的贺信中,传递出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切。

这是重塑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新优势的格局之变——

时间回到年春天。

3月29日至4月1日,之江大地繁花似锦、草木葱茏。

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一番“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的话,让很多处在困境中的企业,坚定了前行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今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说。

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阐释了对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

“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悄然改变:中国外贸依存度由6年的67%下降到年的近32%,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由7年的9.9%降至现在不到1%。同时,内需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尽管近段时间受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略有放缓,但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个百分点,消费持续恢复势头没有改变。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网上购物,可在家门口取件;销售农副产品,快递小哥能上门收件——从“快递下乡”到“快递进村”,近期一系列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努力,正是为了激发农村消费巨大潜力。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习近平主席说。

14亿多人的超大市场谁都不想错过——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未来规模还在持续扩增。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

顺应超大市场这一巨大优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要畅通阻碍循环的堵点和断点。

推出若干举措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基本着力点,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非封闭的国内单循环——

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

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发布海南自贸港22条市场准入特别措施、33项金融改革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浦东新区历史新使命……

同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4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多个城市,运输货品达5万余种……

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一个个开放合作平台,成为中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生动实践,勾勒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图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无论是主场外交,还是国内会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观点。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年瞻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团结奋进,准确把握发展之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为塑造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谋势、蓄势、聚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之势不可逆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张旭东、韩洁、叶前、徐扬)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11月02日第01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11月02日第03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0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