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需要他国动手,印度要解决不好这件事,
中国要修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这事儿,最近有点热闹,不过跟印度其实没啥关系,因为雅江的水其实影响不到印度,要影响也是影响孟加拉国,这事儿我在之前已经写过了。
话虽如此,印度的水资源危机却一点也不是闹着玩的,它在年刚闹过一次缺水危机。如果在下一次缺水危机到来前,印度政府不能有效治理好水资源,那么不用他国动手,这就是印度最大的危机。
而下次缺水,肯定是会到来的。
印度缺水危机有多严重
如果地理知识还没有还给老师,我们就应该知道,印度本是不该缺水的。
印度洋而来的季风湿润着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拥有五大水系,年平均年径流总量约亿立方米,就连世界雨极也在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那里的年降水量世界第一。
印度的水资源条件可以说是亚洲较好的国家,反而是它的邻国们,包括巴基斯坦和中国都是缺水国家。巴基斯坦严重缺水不用多讲了,跟中国来比,印度的年平均降水量约毫米左右,中国只有毫米上下,年算是较高的一年,也只有.8mm,年最低的时候只有.8毫米。
不缺水的印度常常闹缺水危机,它缺的不是水资源,这就是人祸导致的缺水。
那么印度的缺水危机有多严重呢?
年,印度就刚闹腾过一次缺水,还挺严重。
这次缺水危机最严重的的地方是金奈。金奈这个城市被称为“印度的底特律”,顾名思义就是个汽车城,它也是印度的第五大城市。
印度也存在降水量不均匀的问题,金奈缺水,想来应该是个降水不丰沛的地方吧。
然而并不是,金奈的年降水量达到毫米,高于印度平均值,比江湖纵横的我国武汉年降水量还高,就算旱季温度偏高蒸发量较大,也决计不应该缺水。
当然金奈也有自己地理上的问题,它靠海且地势平坦,比较难于留住水流。不过它明显的旱季只有二月到四月的三个月时间,一年倒有六个月是雨季。
不过地理上的问题并不是金奈缺水的真正原因,激增的城市人口才是。
年,金奈的人口是万,年达到了惊人的万。
金奈的水资源供养得起万人口,如果好好整水利,万人也不是太大问题。问题是人口膨胀的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却跟不上,增长的人口让城市不断扩张。过快的城市化导致规划缺失——一切先解决眼前问题再说。金奈原有个湿地,到年只剩下27个——去哪了,大都被填平盖工厂,盖房屋了。
金奈本就缺少大型地面河流,就靠着这些湿地、湖泊调节自然界水资源,这些调节器被吞噬了,爆炸的人口还需要更多的水,此消彼长,不缺水才怪。
年的水危机,让金奈四座水库耗干,缺水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超过人被捕。金奈的问题就是整个印度的问题,首都新德里有约四分之一人口无法获得饮用水,只得依赖水车,街头的水罐车成为新德里一景,水罐车这东西在我印象里只见过城市绿化和为浴室供应热水里在使用。
别以为只有城市缺水,农村更缺。短缺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就会引发混乱,“水难民”、“水霸”等成为社会问题,因为水资源分配产生的流血冲突在多个邦出现,未经报道的肯定更多。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可能知道,水对村庄就是一切,以前缺水的时候,我们村庄之间为了争抢水源发生的械斗也不少。
这是印度城市化的通病,或许也是所有国家发展时期的通病,但在印度表现尤其明显。
印度政府智库NITIAayog早在年就发布过报告,里面指出印度正在经历史上最严重的水危机,全国有近6亿人用水紧张,每年约有20万人因此丧命。
为什么呢,这牵涉到印度的用水方式。
印度为什么缺水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里有三分之二人的生计依靠农业。农业理所当然成为印度用水最大的去处,但印度农业用水又相当粗放,年印度的农业用水量就高达亿立方米,占到了总用水量的90%。
耗了这么多水,想来印度的农田应该能得到很好灌溉了。遗憾的是印度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有35-40%,因为印度97%的农民们采用的仍然是最低效的地面灌溉方式,现代的高效灌溉方式存在的意义大多只在于拍照、示范、做样板。
加上印度60%的耕种面积种植的是最耗水的水稻和小麦这两种作物,更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耗水越多,浪费也就越多。
用水效率的低下体现在数字上,印度耗水1立方米仅能产粮克,在中国这个数字是克左右,高出两倍都不止。
当然,印度的生活用水也好不到哪去,同样充斥着低效和浪费。此外印度还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全国有近70%的水体受到污染。不用亲自去印度考察,我们看看恒河照片里就能体会到,试问我国的长江黄河有哪段能找出恒河照片里这样的污染。
就连印度的首善之区新德里也多次因为主要水源污染物指标太高而被迫关闭水厂,工厂缩减产能,其他地方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
根据联合国发表的《世界水发展报告》的数据,印度在个国家里赫然位列三甲——当然是倒数的,排名第位。
印度的增长近些年是快速的,不过水利建设却无法跟上,新德里、孟买这些大都市管线都普遍老化,泄漏、爆管再加上人为的偷水,造成的水资源损失高达40-50%,作为大城市的金奈也是如此。
除了浪费,还有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也是印度的老问题,它的水质常年在联合国水质排名中倒数。印度城市污水处理率极低,长久以来都习惯了直接把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未处理的污水比例超过50%。农业上又过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有害物质也流入河里或渗透到地下造成水体污染,印度许多邦的地下水含氟量超标,有些邦甚至含砷量也超标。
印度人这样玩弄水资源,人越多的地方污染就越严重,所以往往越是大城市,缺水问题越严重,如首都新德里,汽车制造中心金奈,软件之都班加罗尔等地。
印度的对策
为了应对缺水危机,印度政府也是很努力的。
除了年复一年的大喊节水增效之类的口号并制定相关的计划,印度最重要的办法是开采地下水。
地下水也是水资源,不是不能开采,但不能过度开采。不合理开采地下水会带来地面沉降,并改变区域地貌形态和地表水的自然排泄条件。
印度恰恰就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并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开采到今天,地下水的消耗量已经占到了年用水量的33%左右,供应了70%的灌溉面积和80%的生活用水。
地下水,已经成为印度不可或缺的关键水源。
以印度几个邦为例,旁遮普的地下水平均开采率高达%,地下水平面过去十年一直以年均0.55米的速度下降,井越打越深。旁遮普的深水井在年是19万口,年暴涨到.6万口。
比如这次缺水危机最严重的金奈,当地居民的抽水机要开9-10个小时,才能抽够20罐水(每罐水容量是14-17升)。
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缺陷早已体现出来,印度的地下水自净功能严重下降,造成盐水入侵,有害矿物质在地下水中聚集,是印度水污染的一大主因。
即使如此开采地下水,印度还是有近一半的农田几乎没有任何灌溉,依靠的是每年6到9月的预计降雨来突击种植大量农作物。
面对缺水危机,莫迪还启动了一项耗资亿卢比(8.42亿美元)的计划,以解决该国中心地带七个农业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缺什么补什么,莫迪这项计划主要针对的还是补充地下水,推动停滞不前的灌溉项目建设,以提高八个农业大邦土地的整体可用性。
现在印度政府和各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增加地下水补给,但从计划来看,即使执行到位,短期内也难以改变印度全国地下水的严峻形势,而执行力又向来是印度的痼疾,下一次缺水危机到来前能有多大改善真不好说。
此外印度还推出了“内河联网计划”。
虽然印度建国还不足百年,这个计划却是百年来的执念,它的目标是把主要河流连接到一起,最初的目标是为了航运。
印度立国后,“内河联网计划”再次被不断提出,现在的目标改为了方便远程调水。但直到年,印度政府才公开提出计划,虽说原来的预计是十年内完工,实际上直到今天这个工程都没有开工,为此组建的专门工作组也早已解散。
从方案来看,“内河联网计划”是个大手笔,它将挖掘条左右的人工河道,来把印度境内的37条主要河流连接起来,预计要建设的运河里程长达1.25万公里。
这个计划如果完成,将形成每年高达亿立方米的调水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美好的“内河联网计划”之所以一锄头都挖不下去,因它面对的困难实在太大。
一是生态上,反对者认为这是破坏生态环境。二是法律上,因为印度宪法规定水资源归各邦管辖,有些邦并不支持这个调水计划。三是技术上,认为工程太大,技术难度太高,不具备可行性;四是质疑工程的效果,认为投入太高,潜力有限。
除了国内吵得一地鸡毛,这个工程还有更棘手的国际问题。它影响到印度邻国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的水资源,尤其是孟加拉国,它的水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95%。在孟加拉国看来,印度这是要渴死自己的节奏,一旦工程实施,孟加拉国必定以最激烈的方式进行反对,这将牵涉到地区安全问题。
所以“内河联网计划”喊了几十年,现在还停留在纸面上。
水利设施不止包括这些,兴建大坝也是重要方法,但这对国家的基建能力是个很大挑战,印度也很努力地在修坝,无奈实力不允许,工程质量渣渣。
就算国内的我们也经常能见到印度大坝溃坝的新闻,比如年的比哈尔大坝、年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大坝、贾坎德邦运河大坝等。
溃坝原因更是五花八门,有因为螃蟹泛滥的,有因为老鼠洞的,反正印度的动物们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除了这些,还有雨水收集,改革水资源管理等种种方法,这些只能说聊胜于无、扬汤止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印度的缺水危机多年来一直呈现总体恶化之势,而印度的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又持续需要大量用水。根据印度水利部的预测,年,印度用水量将增至1.万亿立方米,年更将达到1.万亿立方米。届时,印度所有可利用水资源将消耗一空。
如果印度没有有力的举措解决水资源危机,就可能引发局势动荡,要知道印度存在离心力的邦不少,到时各邦之间、各邦内部、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的争端都会冒头,演变成政治危机。
这样由水资源引发的政治危机其实已发生过,年6月,旁遮普邦单方面宣布废除与其相关的所有涉水协定,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有评论家表示,印度的联邦体制已走到关键节点,并称此为曼·辛格政府的首个重大政治危机。
如果事情恶化成这样,无需有劳他国动手,印度就可能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从上面种种举措来看,印度自己也早就意识到了缺水危机,却拖拖拉拉几十年,换了数任政府都没能解决,这已经不能说是慢工出细活了,连磨洋工都不带这么磨的。
这事实上正反映出印度国家的一个特性。
观察印度建国后的种种表现,他们面对困难的态度令我不解。“非暴力不合作”名气很大,它确实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也要看到另一方面,这个运动是有软弱性、妥协性的,具有明显的缺陷,取得的成果也并不彻底。
在国家建设方面,印度基本上忽视了吃苦受累的第二产业,选择拥抱信息化和第三产业;国家防务上,印度的思路也是“造不如买”,历来不重视自主研发,好不容易下决心搞个阿琼坦克,经历了漫长的研发,全身零件也没几个是印度原产,说好的全国产还是成了万国造,性能还不咋地,连印度陆军也拒绝接收。
应对水资源危机,印度同样是这种思路,面对困难不是想办法从战略上根本解决,一旦遇挫就搁置再搁置,只是试图通过技巧性的战术来加以解决,缺乏知难而进的勇气。
印度政府知不知道,从战略上解决问题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呢,我相信是知道的,比如兴建水利设施、比如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或是强力推进内河联网等等,但历届政府都没有表现出这种决心和魄力。
对比我国,我们的水资源其实不如印度,搞水利的难度也不比印度低,但今天我们在水利工程上取得的成就足以让印度汗颜。
年,建国不久百废待兴之际,就建成长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可蓄水万立方米的石漫淮水库。
年,白沙水库、板桥水库建成,还以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原则,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了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
年,三门峡截流工程成功,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历史从此结束。
年,红旗渠工程完成,总长度公里,被称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
60年代,治淮工程取得决定性胜利,千年来多灾多难的淮河再没发生大的水患。
年,横跨皖豫两省的淠史杭水利工程竣工,灌溉安徽西北部多万亩土地,是堪与都江堰齐名的伟大壮举。
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建好后,总蓄水量达到45.19亿立方米,成为北京的生命之源。
当然,还有最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几代人酝酿和实施的成果。
最近,根据十四五规划,国家又明确提出了“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巨大的水能资源开发提上日程。
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或许就是民族的特性、国家的气质。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讲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到今天还在讲。迎难而上成为共识,上下齐心努力下,终于取得了一些成就,这都是一块块硬骨头啃下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今天的我们,也依然要记住,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即使是在将来,我们实现了当初设立的宏伟目标,也千万不能忘记这些鼓舞着我们前进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