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之歌写在雪域高原上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中国西藏网」

刚过去的中秋佳节,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而李志晶和他的团员们却只能在雪域高原上与家人“千里共婵娟”。

今年35岁的李志晶是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也是水利部第五批“组团式”技术援阿团(以下简称“第五批技术援阿团”)的团长。今年7月,他和14位来自全国水利系统的技术专家来到西藏阿里开展为期3个月的技术援助工作。

“和此前的技术援阿团相比,我们团最突出的特点是年轻,15位成员中12位是‘80后’和‘90后’。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西藏,更是第一次来到平均海拔米以上的阿里,但在水利部援藏工作组和阿里地区水利局的帮助下,大家很快克服了‘身体关’和‘心理关’,快速融入角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李志晶自豪地说。

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抵达阿里机场

列出任务清单组团攻坚克难

得知入选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时,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战略研究一处高级工程师李明亮既激动,又多少有些忐忑。

“这是我第一次进藏,虽然以前也参与过一些西藏水利相关的规划和战略研究,但具体到阿里地区的研究不多,身体上也不知道能不能很快适应当地环境。”李明亮当时不无担心。

阿里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处西藏自治区西部,平均海拔米以上,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称。阿里境内有河流多条、天然湖泊多个,主要河流有孔雀河、狮泉河、象泉河等,主要湖泊有扎日南木错、拉昂错、班公湖等。

虽然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著名河流的发源地,但阿里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做好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在支撑当地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方面的重要性十分突出。来到阿里后,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成员对这一点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切的认识。

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成员在雅江源头考察

“通过开展座谈调研,我们积极与阿里地区行署相关领导、水利局各个科室对接,提炼水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并充分发挥各位团组成员的专业优势,采取团队攻关的模式对各项任务进行分工合作,”李志晶介绍,主要涉及水利规划、水政水资源、农村饮水安全、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

以水利规划领域为例,第五批技术援阿团在阿里地区水利发展调研基础上修改完成“十四五”水利规划思路报告(初稿),形成了8个方面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库,为“十四五”期间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技术支撑。

“针对阿里地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情况不够清楚、部分地区用水矛盾突出和用水粗放并存的状况,我们初步提出了阿里地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工作思路,为后续开展水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李明亮介绍。

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成员在灌区安装计量设施

面对面手把手传递技术薪火

受特殊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因素影响,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不住,专业人才极为匮乏一直是困扰阿里地区水利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们了解到,整个阿里地区水利局目前只有1名高级工程师。由此可见,阿里地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李志晶神情严肃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发挥专业优势、组团攻坚克难的同时,第五批技术援阿团通过座谈交流、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新技术、新方法和先进管理理念,帮助当地培养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成员对在建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检查

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各地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这项工作技术要求高、时间要求紧,对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阿里地区来说无疑是一项难点工作。

“针对这项任务,我们团组建了技术专家组,对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要求指导把关,同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向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普及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编制、洪水灾害防治区划等工作的技术方法。”李志晶介绍。

此外,在阿里革吉县郭藏布河道治理项目、噶尔县门士乡索多门河道治理工程、噶尔县加木防洪工程等项目的现场检查工作中,团员们仔细讲解、耐心答疑,帮助当地技术人员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批技术援阿团成员对水利项目进行验收前的现场检查

“三个月的援助时间虽然不长,但足以加深援藏人员、派出单位与阿里水利之间的情谊。我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还会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65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