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阿洪姆王国

公元年,阿洪姆王国第17位国王苏混法(Suhungmung)继位。从年开始,通过近10年战争,阿洪姆王王国灭亡了位于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的Chutiya王国。年,苏混法又灭亡了位于今天印度阿萨姆邦西部的Kachari王国,但阿洪姆王国并未直接占领该国。在苏混法担任国王期间(年至年),阿洪姆王国还两次击退了印度穆斯林的入侵。

第20位国王苏森法(Susenghphaa,年至年在位)时,阿洪姆王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从年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北部、处于全盛时期的莫卧儿帝国开始将触角伸向印度次大陆东北部,先后对阿洪姆王国发动了17次战争。

年,阿洪姆王国在Itakhuli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将莫卧儿帝国控制区推回到阿萨姆邦西部的玛纳斯河以西,从而将整个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纳入阿洪姆王国统治之下,阿洪姆王国处于全盛时期。值得指出的是,此时的莫卧儿帝国正处于奥朗则布(Aurangzeb)统治之下,同样处于全盛时期,仅印度次大陆南部的马地拉帝国与东北部的阿洪姆王国未被占领。

阿洪姆人最初从中国迁居印度时仅9,人左右,阿洪姆王国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与其迅速的本土化不无关系。进入印度东北部地区并征服了当地一些民族后,为了有效地统治当地人,他们逐渐开始吸收一些当地上层人物进入统治机构。同时,还通过联姻的方式与当地一些民族上层人物建立友好关系。

在迁居印度前,阿洪姆人信奉的是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有观点认为早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阿洪姆人就开始接受当地文化,到第11位国王苏当发(Sudangphaa,年至年在位)时苏当发就有了印度教的名字——巴牟尼·孔瓦尔(BamuniKonwar),并称苏当发在加冕时采用了印度教的仪式。有人统计,在阿洪姆王国的前13位国王中,除苏当发外其余12位在阿洪姆人的典籍中只有傣族的名字而没有印度教名字。到16世纪,苏混法统治时期,他除了称“迪兴吉亚·罗阇”(DihingiaRaja)之外,还用印度教的“斯瓦尔加纳拉衍那”(Swarganarayana——天神)这个称号代替了传统的“昭法”这个称号。与此同时,阿洪姆王国各级官吏的傣族称谓也被印度教称谓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典籍中将王国称之为阿洪姆王国,不再称之为“勐顿孙罕”。

此外,阿洪姆人的胜利也与他们的全民皆兵制度不无关系。据阿洪姆人的编年史记载,在阿洪姆王国,所有16岁到50岁的强壮男子都必须为国家服劳役,这些服劳役的人被通称为“派”(Paik)。“派”每4人为一组,轮留服役,即每人为期3个月。每5个4人小组共20人设一名官员“录少”(意为20人首领),5名“录少”及其所辖的“派”共人又设一名“录百”(意为百夫长)管辖,10名“录百”及其所辖的“派”共1,人设一名“录令”(意为千夫长)管辖。所有“派”及各级官员又均隶属于国王“昭法”。“派”可分得份地,但土地所有权仍属于“昭法”。战争期间,“派”还必须从军。这种全民皆兵制度及其称谓,与成书于中国明朝时期的《百夷传》所描绘的麓川地区傣族军事制度几乎一模一样。

战胜莫卧儿帝国后,阿洪姆王国迎来了近百年的和平时期。与很多王朝类似,随着和平日久,统治阶层腐化,阿洪姆王国矛盾逐渐积聚,年信奉毗湿奴教派的阿萨姆原住民摩阿马里亚人首先起来抗争,阿洪姆王国陷入内乱。在长达37年的内乱中,阿洪姆王国甚至连首都都被攻陷。年,尽管王国军队收复首都平息了叛乱,但整个王国已经元气大伤,一半的人口在内乱中丧生,经济基础被摧毁,王国的东北部几乎处于半独立状态。屋漏偏逢连夜雨,19世纪初不仅英国将触角伸向了印度东北部,统一缅甸的贡榜王朝也开始向这一地区扩张。年,贡榜王朝趁阿洪姆王国衰落之机大举入侵,年贡榜王朝完全控制了阿萨姆地区,在阿洪姆王国建立了傀儡政权。

两年后的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大举入侵缅甸,并于年取得第一次英缅战争的胜利,强迫缅甸签署了《杨达波条约》。条约规定缅甸不得干涉阿洪姆王国事务,阿洪姆王朝控制权落入英国之手。年,阿洪姆王国末代国王被英国废黜,阿萨姆地区成为英国殖民地,存在年的傣族阿洪姆王国灭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5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