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加加渡口,我的战友龙明海坠入江

北京中科白疯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高原子弟兵雪域老兵吧

作者简介:袁廷掌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任教练。年底转业回地方后,在公安局开警车等工作,退休至今。

在我国西藏高原全长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的雅鲁藏布江,长度为中国第五大河流,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公里奔腾不息向前流淌的雅鲁藏布江上,交通部门只在中游修建了两座大桥,林芝米林岗嗄大桥和拉萨曲水大桥。从雅江上游到曲水一千公里多的大江上没有桥梁,老百姓祖祖辈辈过江,只能依靠唯一的牛皮伐子(牛皮船)。

随着解放大军西进日喀边防哨所和新藏公路的建设,交通部门又先后在日喀则东的大竹卡和日喀则西的新藏公路终点拉孜设立了装载人车木船渡口。随后边防驻军分别在仲巴县,萨嗄县设置了简易人拉渡口。

开渡后的一天清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二连车队,在排长龙明海(76年入伍,四川省三台县人)的带领下,冒着凛冽刺骨的风寒从萨嗄县加加兵站奔驰到了加加渡口。

加加渡口海拨多米,处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地带,是通往吉隆和萨嘎两县,及边防哨所十分重要的交通渡口。于年设置,一直是日喀则军分区边防部队担负摆渡任务。渡口有条人力撑渡浮船,是车辆,牲畜和人员过江的唯一交通渡船,全年渡期八个月,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冰雪封渡期。

车队来到渡口待渡,看见融冰后的清清江水却流速持别的急,江畔疾风也刮得非常的欢,使得奔腾的江水翻卷起一阵阵白色浪花。摆渡的是一只平底铁皮船,渡船不分头尾,就像一块装成长方形的大铁板浮于江面上。铁船没有机械动力,江面上拉起一根钢索,两岸立有绞盘,人力推动绞盘拉起钢索把铁船慢慢的摆渡到对岸。

为了安全起见,人员车辆分别上下船。终于等来了渡船,由于每船只能装载两辆卡车,在渡船指挥人员与驾驶员的精心操作,密切配合下,龙明海驾驶车辆慢慢开上了渡船中间停下,等待第二辆车开上渡船头的瞬间,第一辆车又才在船员指挥下,开始慢慢挪动到距离船头三十公分的地方,船员用三角木垫着前车轮胎,以防止车辆溜滑到江中,紧接着第二辆车也在渡船人员指挥下,开到距离前车尾部几十公分停下,前轮垫上三角木。船尾才能取下上车跳板,后轮也垫上三角木。

待渡船到江心后,渡船指挥人员又要把三角木垫在船尾边缘位置,要车辆倒车船尾,第一辆车也接着后倒,前船头位置空出来,用于搭上跳板,供车辆人员下渡船。

龙明海面对车辆,坐在几十公分高的渡船边栏杆上,当听到船员喊准备倒车时,他立马双手反后,用力压船栏杆起身站起时,由于手没有按到栏杆,在身体重心失去平衡作用的刹那间,一个倒栽葱坠入寒冷的江水中。船上人员及战友们立即开始救援。但是因为是三月下旬,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江水喘急,龙明海又是着的笨重雍肿的棉衣棉裤等诸多因素,龙明海的身体始终没有露出影踪,他的生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被无情的滔滔江水吞噬了。

在搜救坠江战友的同时,派车返回加加兵站,电话报告了部队。指导员董军国立即组织搜救人员,驱车赶赴近五百公里外的加加渡口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加强组织搜救工作。若大广邈的雅鲁藏布江两岸,光靠区区车队人员搜救犹如大海捞针。董指导员又去萨嘎县人民武装部联糸,恳请地方政府搜救支援。

在县人武部的大力协调下,萨嘎县政府指示:加加区委区公所即刻组织沿江藏族同胞投入搜救工作。亲眼目睹坠江战友的钟开洪,田定荣等战友和藏胞们,经过沿江两岸及江中三天的艰苦搜救,仍然一无所获。

龙明海战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牺牲在大江之中,连尸体也消失得无影又无踪。通过军地联合搜救小组的科学分析论证,结束了搜救工作。

车队在董指导员的带领下,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饱含泪水,眺望着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告别了牺牲在江水中的战友龙明海,又依依不舍地全身心投入到去吉隆边防运输任务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