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跟拍16年的三姐妹创业史,才是现实版
前几天,电视剧《风吹半夏》正式收官,结局相信很多人都没想到,“人精老板组”你争我斗了这么多年,结果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赢家。
以往主角下线的结局大多都会被吐槽烂尾,但这部剧例外,毕竟违背良心获得的成就,最终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都说许半夏获刑,反而还升华了主题。
图源:电视剧《风吹半夏》
不过这部剧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个老板在钢铁行业生存并谋求发展的故事,但终究是有戏剧化的处理,少了某些真实。
正是因为真实,纪录片镜头下的人群,才会更加戳人。
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同样讲的是在时代的激流下,几个人谋求发展的故事。只不过镜头对准的是四川一个乡村的三姐妹,记录的也只是她们从年到年生活的变迁。
这16年间,她们凭借辛勤的双手,从车间上的流水工,逐渐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了小老板,成功过,也失败过,就是不曾放弃过。
她们是三个极为普通的农村女孩,但同时也是上世纪绝大多数“农二代”的缩影,生活看似普通,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纪录片的名字就叫《三姐妹的故事》,相信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
图源:豆瓣
故事开始于年,春节过后,19岁的四川姑娘陈凤英决定加入到南下打工的队伍当中,期望靠着勤劳,摆脱“农二代”的身份。
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武胜县青华寨村,目的地是广东东莞。在她到达这座城市时,全市户籍人口只有万人的东莞,已经容纳了超过万人的外来务工者。
这些人大多跟她一样,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没有精湛的技艺,唯有一双从小干农活练就出来的能吃苦的双手,和一颗渴望走出贫穷的心。
因为足够年轻,在这里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陈凤英很快就成为了电子设备厂流水线上的一员,工作虽然重复且单调,但只要肯吃苦,就能赚到钱。
看着姐姐挣到了钱,妹妹陈秋芬和表妹刘永芬也按捺不住了。第二年,她们一同来到东莞投奔陈凤英,跟姐姐一样,开启了一段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打工生涯。
她们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工作大多超过12小时。
除了吃饭,这期间不能休息,上厕所都要找人来代替,十分钟不回来就会被罚款。
为了多攒一点钱,她们省吃节用,连回家的火车票都舍不得买。直到年,姐姐陈凤英才带着两个妹妹第一次回家过春节。
她们回乡那天是腊月二十四,距离东莞一百里以外的广州站,此时已经人满为患,挤得水泄不通。
这趟回乡之旅注定不会顺畅。她们先要乘28个小时的火车到达重庆,然后再乘客车赶往多公里外的武胜县。
当坐上由县城开往乡下的客车时,差不多已过去5天,而就算到达了镇上,仍然还要走上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最终到家。
到家时,已经快到吃年夜饭的时候了,每天在村头翘首以盼的母亲终于等来了三姐妹,她专门准备了两大桌丰盛的饭菜,来迎接这场阔别已久的大团圆。
三姐妹也没有空手归来,牛仔裤、保暖衣、高级的剃须刀......那些在外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变为了看到家人脸上幸福笑容的满足。
但未来还要继续这样打工吗?
大城市的新鲜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却也成为了她们新的“牢笼”。
时代在变化,她们也需要做出一些新的选择。
最先选择的是表妹刘永芬,她于年结了婚,婚后便跟着丈夫去到了温州,开始了另外的打工生活。
随后结婚的是妹妹陈秋芬,在东莞的流水线上继续干了两年后,她也回家完成了终身大事。
但她不想再打工了,决定带着辛苦攒下的钱,与丈夫前往更西的西部创业,最终在贵州花溪开了一间服装作坊。
姐姐陈凤英在东莞比妹妹多待了一年,只不过没有像其他两个妹妹一样找到适合的伴侣,最后还是通过传统说亲的方式,才在同村选定了意中人。
她和丈夫刘进伟是同学,也是同村,两家相隔不过十分钟左右。结婚时还办了一场风光的婚礼。
这场婚礼刺激着更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的积极性,但陈凤英也不想再进厂了。
她拿出这些年存的一万七千元,和丈夫凑足了三万块,决定像妹妹一样,向西而去。
那时我国正开始推进西部大开发,刘进伟学过烹饪,两口子相信,跟着施工队伍走,应该有发财的机会。
于是他们决定前往距离家乡两千多公里的西藏,翻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又穿过可可西里,最终到达山南市一个叫日当的小镇。
当时由于车子频繁出问题,原本三天三夜的路程,最后却花了七天七夜,还未到达目的地,陈凤英的口袋里的现钱就几乎用光了。
好在这一带公路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工程队吸引来的人流、物流,让这个不到人的镇子热闹非凡。
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其他外来商人在这里办餐饮,他们若是开餐馆,就是日当镇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川菜馆。
这是一个不需要竞争的生意,需要的只有勤劳。
于是稍适安顿后,他们就从一个藏族人手中,以每年20元的费用,承包了当地养路段的食堂,并取名为“交通餐厅”。
与他们想象中的一样,餐厅开业后生意异常火爆,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赚到四五千,不知超过了打工时的多少倍。
然而这些钱是以他们不要命地苦干为代价的,夫妻俩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一直要干到凌晨一点左右才关门,几乎全年无休。
为了节省成本,他们没请过一个工人,一切事宜皆由自己操办,每天重复地进货、卸货、洗菜、炒菜......身体都累出了毛病。
最终,经过五六年的打拼之后,他们在家乡县城买下了一套一百六十多平的住宅。
那是他们多年来的梦想,对于当时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两口子来说,没什么比在县城拥有一套房子更让人心满意足了。
相比于陈凤英异常火爆的小餐馆,妹妹陈秋芬的裁缝店显得格外冷清,有时她连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
后来她和丈夫陆昌东去西藏投奔过姐姐一阵子,不过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事业,又回贵州另寻机会去了。
最终他们在贵州黔东南的一个小县城里租了一个铺面,做起了卖西裤的生意。
这一次,他们终于站稳了脚跟,不久后还将儿子接到身边自己照顾。
陈家两姐妹的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唯有表妹刘永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
她的丈夫杨开云在一家专门从事不锈钢冷焊的小作坊里打工,而她则不停地更换工作,从一家工厂到另一家工厂。
不过生活虽然单调,却也能一点一点攒下一些钱,将来在老家盖房子不成问题。然而,4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破了刘永芬平静的生活。
她刚满5岁的女儿在老家离奇失踪了。
原来刘永芬生下女儿三个月后,就和丈夫到温州继续打工,这些年一直是公婆在带孩子。
家乡的老年人进城时喜欢把孩子带到茶室去玩,那里聚集了很多老人,通常是老年人跟老年人玩,孩子跟孩子玩。
那天刘永芬的公公照常将孩子带出去,没想到只是看了一会儿牌,就再也找不到孙女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永芬差点昏过去。等她和丈夫赶回家时,孩子已经失踪3天,而此时,全家人才想起去派出所备案。
那段时间,他们全家不停地四处寻找,凡是人多的地方,都张贴上了寻人启事,当地电视台也将这则消息连续播出了三个月,遗憾的是,一点音讯都没有。
这件事情就像永远不会消散的阴霾一样,笼罩在刘永芬全家人的心中。
她的公公称找不到孙女,就算死了都闭不上眼睛;婆婆则是一说到这件事情就止不住地落泪。
而他们夫妻俩,更是不敢错过任何有可能找到女儿的消息,“哪里传来消息就去哪里找。”
直到再也感受不到希望,才返回温州,一边打工,一边找女儿。
转眼到了6年,姐姐陈凤英在西藏的生意也不行了,随着当地的柏油工程完工,前来吃饭的人似乎也在一夜之间蒸发。
眼看着餐馆的生意每况愈下,高海拔的恶劣环境又让陈凤英打工时的职业病越来越重,她和丈夫又陷入了新的选择中。
就在陈凤英犹豫要不要离开西藏时,远在广西来宾县的小姑子打来电话,说那边正在撤县建市,将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开发,当地政府为了吸引商人,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
这个消息无疑是一个商机,哪里赚钱往哪走的陈凤英夫妇心动了。
他们回老家住了半个月,看望完老人、小孩后,就立刻南下广西了。
只是等他们到了来宾县后才发现,小姑子进的是传销组织,找哥哥嫂嫂前往投资,其实是为了发展更多下线。
好在陈凤英夫妇有多年闯荡的经验,意识到可能被骗后,就强行动员妹妹离开。此行反倒贴进去一万多元。
再后来,他们又得到过很多所谓的好商机,但前方的路途并未像之前一样坦荡。
去西藏承包工程队的食堂,却被临时要求提前垫付40万,投资太大,他们承担不起;
转行去云南卖铝合金产品,市场又打不开,反而亏了两万多;
最终他们回到老家县城开了一家餐馆,但也只亏不赚。
妹妹陈秋芬的境况比姐姐好点,她的的西裤生意一直维持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才逐渐冷淡,但这之后,也只能勉强度日,常常几天没有一个客人。
生意越来越难做,他们知道,又该另寻商机了。
靠着在县城卖西裤的小生意,这些年陈秋芬夫妇攒下了30万。她和丈夫并没有买房置业,而是迫切地希望找一个到更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年夏天,在贵阳竞标一家商铺失败后,他们另外拿下了一家品牌皮鞋在麻江的独家经营权。
说起来,这是陈秋芬第四次“创业”了。她租下几辆面包车,在上面印上皮鞋的广告,围绕县城转了好几天。
这种宣传方式在当时十分有效,开业第一天,他们就赚到了块的利润,半年以后,再一次在这个小县城完全立住脚。
陈秋芬事业再一次起步的同时,姐姐陈凤英也传来好消息。
县城的餐馆亏损后,丈夫刘进伟的舅舅来信,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将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开工,预计年完工。
如果工程能够全面展开,这意味着他们的“交通餐厅”又可以再一次开业了,而且有好几年的时间,能在这里赚钱。
于是陈凤英夫妇又在偏远的藏族村庄开办了一家川菜餐馆,一开张,生意又非常火爆。
开餐馆仍然很辛苦,但想到平均每天有一千多元的进账,夫妇俩也知足了。唯一让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两个孩子没能带在身边。
他们知道,这是获得财富的代价,“失去的多,得到的也多。”
不过对于表妹刘永芬来讲,不管付出何种代价,她都不敢再将孩子放在家里让老人带了。
女儿失踪后,她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一次,说什么她都要自己带。
只是到了年,要在温州找到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已经不太容易,由于行业不景气,刘永芬和丈夫不得不提前回家,暂时靠帮哥哥建房子赚钱。
此时离三姐妹在东莞打工已经过去十多年,在“生活”这条流水线上,她们的命运一次次翻盘,又一次次立起。
而无论下一次结果会怎样,她们似乎依然相信,努力拼搏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纪录片的最后,表妹刘永芬终于结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开起了自己的麻将室。
她的愿望是把孩子培养成人,然后再用十多年积攒下的二十万,在故土建一栋属于自己的三层小楼。
或许在等待有一天,丢失的女儿能想起回家的路。
妹妹陈秋芬一家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花28万在贵州麻江县城的中心地段,买下了一套多平米的二手房,其中包括了全部的装修和家具。
那个漂泊多年的心,终于在此时有了归属。
陈凤英夫妇虽然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但他们给两个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
两个孩子就读的是县城最好的学校,女儿学了拉丁舞,儿子学了跆拳道、书法、美术。这是陈凤英儿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想在女儿青春期到来前就回四川,雅鲁藏布江的水利工程还要几年才完成,但她等不了那么久。
年,距离上一次三姐妹一起相聚已经过去了16年。
春节前夕,三姐妹分别从不同的地方回到四川武胜,再一次进行了一场阔别已久的大团聚。
此时的她们早已没了青涩的脸庞,每个人的生活也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回到这片土地,三姐妹这十多年共同的记忆,只剩下在东莞打工的日子了。她们都还记得,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吃团圆饭那天,一大家子人把酒言欢,那些年所有的辛酸与忙碌,似乎都在这一刻一一回响。他们知道,那是命运改变的声音。
遗憾的是,随着这个春节结束,三姐妹的影像也定格在了年。
如今她们的生活怎么样了,公众不得而知。
但不管时代的浪花如何翻滚,相信她们向前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这部普通人波澜壮阔的史诗,也将会有写不完的续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