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堰塞湖,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四川省地震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较多,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容易因降水或地震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产生堆积物形成堰塞湖。

一、什么是堰塞湖

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河谷岸坡在动力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堆积物、冰川融雪活动所产生的冰碛物、火山喷发物等形成自然堤坝,横向阻塞山谷、河谷或河床,导致原有水系被强行堵塞,上游段壅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而堵塞河道的自然坝体(堆积体)称为堰塞体(堰塞坝)。由于受堰塞湖水体的冲刷、渗流和侵蚀,堰塞坝发生溶解、崩塌进而溃坝产生的冲击力极其危险,这就是堰塞湖效应。

二、堰塞湖的分类

根据堰塞湖形成的诱发因素,堰塞湖大致分为火山堰塞湖、地震堰塞湖、降(融)水堰塞湖三种类型。

1火山堰塞湖

五大连池

(图片来源: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火山堰塞湖主要是指由火山活动产生的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我国有多座著名的火山堰塞湖,如黑龙江省镜泊湖、五大连池、新疆天山的天池等。

2地震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地震堰塞湖主要是指因地震活动,诱发河道两侧山体产生的滑坡、崩塌或泥石流的堆积体涌入河道、河谷形成的堰塞源。如汶川地震后地震诱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等。

唐家山堰塞湖位于中国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其堰塞坝位于北川老县城曲山镇上游4公里处。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唐家山大量山体崩塌,两处相邻的巨大滑坡体夹杂巨石、泥土冲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堰塞坝体长米,宽米,高82.65至.4米,方量约万立方米,上下游水位差约60米。6月6日,唐家山堰塞湖储水量达超过2.2亿立方米,6月10日1时30分达到最高水位.1米,最大库容3.2亿立方米,极可能崩塌引发下游出现洪灾,为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中最危险的一座。

3降(融)水堰塞湖

雅鲁藏布江堰塞湖

(图片来源:新华网)

降(融)水堰塞湖主要是指由于降雨、降雪、冰雪融化、冰川消融等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冰碛的堆积物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例如,雅鲁藏布江年10月17日,冰川崩塌导致崩塌—碎屑流形成的堰塞湖等。

通过国内外大量堰塞湖的资料统计,降(融)水和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最多,其数量占总数的90%以上,从形成堰塞湖的灾害类型看,以滑坡灾害形成堰塞湖的数量最大。

三、堰塞湖的排险措施

1开挖溢流道

为抑制堰塞湖水位上升或降低漫顶水位,最简单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在坝体上方开挖溢流道或泄流槽,若坝体体积不大,也可考虑将坝体局部或完全挖除。

堰塞湖泄洪

2用水泵强排水

在堰塞湖蓄水量不多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置抽水泵或虹吸管进行排水,但在水位降低后仍应与其他工程措施配合实施。

3回填堰塞湖

若堰塞湖体积不大,可考虑完全填平堰塞湖,彻底消除其潜在危险,或者进行部分回填,以减小溃坝风险。但这种做法只能暂时消除或减小溃坝、涌浪这样的威胁,就长期趋势而言,由于河床上回填的土石长期受到冲刷,可能恢复堰塞湖形成前的河床纵剖面形状。

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

4残坡整治

地震发生后,山体岩石及地质环境较为脆弱,如果雨水袭来,会使脆弱的山体及残坡雪上加霜。为避免残坡崩塌使土石块再次滑入湖中而引起涌浪的危险,可对残坡进行必要的整治。

5加固成坝

在堰塞坝的组成物质不易被冲蚀、潜蚀,坝体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钢筋石笼网、抛石(砌石)、碾压等护坡工程措施以及防渗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堰塞坝被改造为稳定坝体,使堰塞湖水体漫流过坝不会冲跨坝体。

雅鲁藏布江堰塞湖自然过流

(图片来源:新华网)

6自然过流

不采取工程措施,让堰塞湖水上涨自然漫流过坝,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可能的发展趋势:一是湖水漫流过坝后,堰塞坝体被流水自然冲溃,主要适用于堰塞湖容量小、堰塞体规模不大,或是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堰塞体;二是过流后,堰塞体自然保留,成为永久性的堰塞湖。

四、堰塞湖的合理利用

地震形成堰塞湖后,首先是采取措施,排除或解除一切可能的险情。在成功治理了堰塞湖的可能灾害后,可考虑变害为益,利用堰塞湖造福人类。

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在牛栏江红石岩,近万方的塌方体下滑形成堰塞湖,面积平方公里,洪量大,度汛风险高,威胁下游两岸的鲁甸、巧家、昭阳3县(区)10镇共3万余人、3.3万亩耕地。堰塞体右岸崩塌形成了高达余米的边坡,坡度陡峻,裂缝发育,并且仍在不断坍塌和崩落,严重危及下部安全。

堰塞湖泄洪治理(图片来源:新华网)

针对堰塞湖治理,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作建设指挥部在维持现状、整体拆除和除害兴利3个方案中,选择将其改造成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具有饮用、灌溉、发电、旅游、环库经济等效益。

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完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可达米,死水位米,具有季节调节性能,总装机容量达兆瓦。同时,工程还将实现灌溉面积6.3万亩、供水人口6.91万人的良好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与图片:《滑坡堰塞湖及其灾害应对》吕杰堂、刘秋强、程凯、张铭;《国内外堰塞湖的治理与合理利用》付湘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3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