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雅鲁藏布江边的治沙人
文、图/刘飞越
刘飞越,男,年出生。自由摄影师,从事新闻纪实报道摄影。作品曾在满洲里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节、生态贵州国际摄影节等展出。年编著出版《世界摄影艺术之旅》。年获得首届中华慈善新闻奖,年获得第七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优秀奖,年、年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优秀奖,年获得“徐肖冰杯”摄影大展新人佳作奖。参与创办自由摄影师系列读本《列像》。
年春天,我来到远在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从南岸向北望去,对岸的荒芜触目惊心,一股股沙尘像黄龙一般,仰头横扫过哈布山下巨大的荒原。穿过雅鲁藏布江宽阔河床中的三条细流,再驱车十多公里,我到了第一个要拍摄的植树点。河床早已干枯,在完全沙化的土地上,一群男女正忙着栽种柳树苗。他们几乎都来自附近的桑耶镇,住处仅在1公里外。他们早已习惯这里的黄沙天气,戴着头巾口罩,沉默劳作。这里是全国防沙治沙地级综合示范区,山南地区土地沙化面积达18.6万公顷,主要源于恶劣的气候与自然环境。沙尘的肆虐曾给雅鲁藏布江两岸带来极大不便。为此,山南地区每年投入很大精力用于雅鲁藏布江两岸山南段治沙工作。一位年近60的植树人告诉我说,他小时候,雅江河床的一片地方,曾经是一片湿地草原,每到春天,遍地开满小黄花,漂亮得很。后来草原渐渐没有了,土地开始沙化,一起风就黄沙漫天。如今环境有了一些好转,但小时候花朵遍地的情景还没能再现。治沙工程始于40年前,一些低矮粗壮的柳树,见证着这段岁月。据公开资料显示,至年,示范区已完成投资近万元,营造固沙林亩,草(石砾、树枝)方格固沙多亩,播种沙生植物多亩。有些植树点海拔接近米,人们每挖一个树坑就得休息一会儿。翻斗车从米外的河床里取得原始土壤,再运到这里填进树坑,以便于新树苗成活。这些治沙人以如此艰难方式栽种的幼小柳树,很可能是这片土地上的第一批乔木。
雅鲁藏布江北岸,一片沙丘连绵起伏数公里。一位多年治沙的工人指着这片沙丘说,希望20年后这里会变成绿洲。
年4月4日,几位治沙人正在用着树坑,背后雅鲁藏布江的河床里是早栽种的树木。这里海拔接近米。
一位头缠红绳的康巴汉子坐在刚刚挖好的树坑沿上休息。
河床里栽种的树木最早的已经有40年。雅鲁藏布江南岸的山体已经沙化,远处的山上,前一夜下的雪尚未融化。
年4月1日,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河床边,一位治沙人正在用铁锹挖渠引水,为刚栽种好的树苗灌溉第一口水。这一片树苗是30多个治沙人前一天栽种的。
一个女村民踏着黄沙搬运一捆树苗。这里的治沙人大部分来自附近的村子。
一位治沙人在帐篷里休息。她是治沙队伍中的技术人员,由于常年治沙,帐篷也随着治沙工程的迁移而搬迁。
接近下午两点,治沙人们找了一个避风处,围成一圈吃午饭。除了冬天最冷的时候停工,他们一年四季都在此劳作。
治沙人的午饭一般是早晨从家里带来的菜,用饭盒装着,吃饭前点起炉子在炭灰上焐热。他们那粗糙皲裂的手,显示着他们工作的辛苦程度。
年4月7日,五岁的格桑米朵跟着妈妈来到治沙点,在大路与雅鲁藏布江之间的隔断网独自玩耍。正在劳作的母亲因为不放心,把女儿带在身边,却没有时间陪她。
特别声明财新文化由财新传媒出品。财新文化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或搜索财新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