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先行者那时,他们风华正茂,他们踏

踏勘队翻越高山

川藏公路,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色季拉等14座大山,横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萨河等众多江河,横穿龙门山、青尼洞、澜沧江、通麦等8条大断裂带,战胜种种困难,在世界公路发展史上留下了壮丽的篇章。

自年以来,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公规院)始终与“两路”建设紧密相连,用拼搏和实践诠释着“两路”精神。他们,大胆创新提出新方案,让川藏公路如期建成通车;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勘测路线,让冰川难阻施工脚步;他们,在怒江天险前测设出著名的“怒江七十二道拐”……

为川藏公路留下最美的垭口

“我忘不了总工程师李昌源,他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不少难题。”这是川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陈明义将军在回忆李昌源时说的话。

色季拉山垭口

年近半百的李昌源在全面负责川藏公路勘测设计工作期间,不顾高山反应和水土不服,翻山越岭,勘测路线。在穿越色季拉山时,筑路队伍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虽然色季拉山从山顶到林芝高差仅米,但翻越色季拉山时,川藏公路选线要延展很长距离,需利用阳山坡和阴山坡上的有利地形进行选线。色季拉山公路原测路线为走阳山,线路在陡峻岩石上来回盘绕,大部分路基是全挖石方工程,有些路基中心填高达十余米,而且因上下线不能同时施工,无法实现当年全线通车的要求。

年,李昌源和同事们在川藏公路的合影

踏勘线路

当时,李昌源提出,路线宜改在长有针叶树林的阴山坡上。经过精心设计,新路线弯道流畅、半填半挖,填挖工程量减少了40多万立方米,也为川藏公路留下了风景最美的垭口——色季拉山垭口,同时为年年底实现通车拉萨创造了先决条件。

全线通车时他已一只眼失明

在20世纪50年代初川藏公路修筑工作中,担任测量队队长的齐树椿五年如一日坚守在青藏高原筑路一线。

年年底,齐树椿带领测设大队到古乡冰川段时,遇到了冰川暴发形成的巨大泥石流,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公路路段被冲毁。为避开险情,有人提出改线,连前苏联专家也说:“从来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泥石流。”

齐树椿带领测设大队通过古乡冰川

观测

本着“不摸清真实情况不下结论”的准则,齐树椿一面建议修便桥便道保持通车,便于测设和施工队伍继续前进;一面向上级请命自愿带队探索冰川。最终,齐树椿带领10名队员来到冰川附近,像壁虎一样贴着斜坡,手脚并用下到沟底。经过这次探索,齐树椿带队探明了古乡冰川病害原理,保障了川藏公路如期通车拉萨。年年底,川藏公路全线通车时,才40多岁的齐树椿头发就已花白,一只眼睛也已失明,但他却欣慰地笑了。

走遍所有可能的线路

最终测设“怒江七十二道拐”

在担任川藏公路测量队队长期间,李鲁卿测设了著名的“怒江七十二道拐”。

怒江七十二道拐

年,被当地藏民形容为“猴子难攀援,野羊也不敢下山喝水”的怒江天险横亘在施工大军面前。由于测设落后于施工,数万筑路大军面临着停工的风险。在这关键时刻,李鲁卿作为测量队长勇担重任,与另一组测量队共同承担起川藏公路怒江段的测设任务。

溜索过江

工作期间,40多岁的李鲁卿一路都走在最前面。白天野外选线工作结束后,李鲁卿还要进行设计工作直至深夜,即便是大雪后腰疼病发作,他仍一手持杖一手撑腰,在惊险寒冷的山腰亲自指挥工作。最终,李鲁卿带队走遍怒江沿线所有可能的线路,最终测设出了新中国公路史上著名的“怒江七十二道拐”。

接棒前辈薪火相传

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公规院人赵春先和江建光再次走进西藏为墨脱公路选线。自年8月以来,他们仅用4个月就先后调查了扎木、迫龙、遂拉至墨脱的三条公路路线,而那4个月的野外勘察,每一天都仿佛历险,用最简单的装备——砍刀、棍子和裹腿,走最难的路——必须用砍刀开路、棍子打蛇、裹腿防蚂蝗。

年,赵春先身挂吊索穿越雅鲁藏布江

20世纪90年代,周育峰等一行31个年轻人再次深入川藏公路。川西高原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金沙江畔属于冰川地貌,随时都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为了查清泥石流的源头,即便要经常面对横空而下的飞石,这群年轻人仍毫不犹豫地进深沟……为了选出1公里的合理线路,年轻的工程师要在大山里反复爬上20多公里,只为“选线要经得起历史考验”。

年,再次踏上川藏公路的公规人

年,公规院承担了国道墨脱至察隅段设计咨询项目,李洪带领外业勘察队伍穿越项目所在的原始森林无人区。无人区40公里左右的山路,几乎没有一段是容易走的。同时,勘察范围内出没的熊、狼等多种猛兽,和“一路相伴”的蚂蟥也在不断考验这些80后新生代公规院人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最终,不畏艰辛的外业小组历经6天时间,成功走出这片无人区,圆满完成了西藏无人区的外业勘察任务。

裴岷山图

公规院企业文化部

责编|李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