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负,一片碧海润高原

三江源湿地。张纪元摄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

冬日午后的阳光,温暖而祥和。1月1日14时,47岁的尖木措再次打开电视,屏幕那头传来总书记温暖有力的声音。母亲河、青海湖、藏羚羊……听到这些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名称时,这名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的生态管护员内心无比激动。他告诉自己,保护草原、救助野生动物这件事,要一直做下去。

尖木措的这份坚守,是青海心怀“国之大者”、筑牢生态屏障的鲜活写照。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坚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守护蓝天碧水净土,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了青海贡献。

“母亲河”越来越好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地球第三极核心区,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之源”。这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既是生态资源的宝库,更是生态安全的屏障。

对于青海来说,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责任在肩,使命在心,担当在行。

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生态自信,提高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加快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好“中华水塔”,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青海各族人民永续享用的最大财富,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好青海行动方案,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推动青海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已经从每个青海人内心的渴望,转化为行动的自觉。

家住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尕泽村的更登尖措生于黄河源头,长于黄河源头。从年成为生态管护员的那一刻起,保护家乡这方水土就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每次出门巡护,他都要骑几十公里的摩托车。完不成巡护任务,晚上只能在野外搭个简易帐篷露宿。水源有没有被污染,环境有没有被破坏……草原上的方方面面他都要留心,遇到情况及时汇报。

“这几年,我发现雨水多了,草也长得好。巡护时经常能看到藏野驴和黄羊。小时候很少见到的野牦牛和棕熊,也时不时会在草场出没。”

青海湖越来越美

“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年6月8日,赴青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仙女湾,听取祁连山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

半年之后,“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再次出现在了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中。

作为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如今的青海湖已成为“水—鸟—鱼”和谐共生的生态乐园和展现青海生态魅力潜力的保护“高地”。数据显示,截至年9月底,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比年增加了平方公里,相当于57个西湖的面积。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是青海湖由小变大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年初到单位时他做了一个梦,“梦里的青海湖碧波荡漾、飞鸟翔集、美不胜收。”

美梦已成真。“十三五”期间,青海湖湿地面积增加1.35万公顷、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扩大21.33公顷,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公顷。普氏原羚种群由余只增加到余只,黑颈鹤由90余只增加到余只。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多样性实现增量,五年增加4种,总体资源量达到40余万只。青海湖裸鲤蕴藏量达到10.04万吨,较保护初期增长了38倍。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管理局的大力保护。

启动青海湖流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制定印发《青海湖生态保护巡护监测工作方案》;

与多家科研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有效提升科技支撑生态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对24个鸟类重点分布区和15个普氏原羚活动区、集中繁殖区及保护区内的青海湖裸鲤繁殖场所开展巡护;

积极向国家林草局争取设立“中国普氏原羚救护和研究中心”,切实做好普氏原羚救护和繁育工作;

……

去年11月,青海省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报送了《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方案》,提出力争在年底前正式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

新年伊始,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近30年的侯元生有个特殊的新年愿望。

“希望能够早日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

藏羚羊越来越多

“过去一年,我圆满完成了藏羚羊大迁徙‘护航’任务,救助了9只失去母亲的小藏羚羊,5只人工救助的成年藏羚羊放归自然,藏羚羊保护级别也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焕发无限活力。”

写下这段年终总结时,青海省公安厅森林(国家公园)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赵新录没有想到,自己用生命守护的这些高原精灵能够出现在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中。

繁衍迁徙,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词汇!仿佛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将那片广袤的草原装点得生机勃勃。然而,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贪婪的淘金者进入可可西里,高原大地满目疮痍,藏羚羊数量从20多万只一度锐减至不足2万只。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力度的加强,目前,我国藏羚羊数量已增加至约30万只。去年8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藏羚羊保护级别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

藏羚羊保护等级下调的背后,是无数人血与泪的付出。

年,从部队退伍后的赵新录主动申请加入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巡山队员的行列。23年里,他和战友们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凭着对党和人民的一腔忠诚、对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一腔热血,坚守“护好无人区、办好一个案,保护生态环境和拯救野生动物”的理念,组织破获了多起特大盗猎案件和非法运输、买卖藏羚羊皮等野生动物产品案件。如今,随着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的增加,他们的工作也由以往的反盗猎盗采延伸到水质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

“新的一年,我将用担当诠释使命,继续坚守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守护好藏羚羊,建设好国家公园,让可可西里成为‘野生动物的王国’,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现实。”赵新录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刚刚闭幕的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全面做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高水平建设国家公园,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落实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重大使命。

一轮红日升起,映红了东方,映照着新的时代。绿色打底,高原大地铺展开一幅大美青海的壮阔画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