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有关麦子的文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民伯伯又迎来了麦收的季节。麦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我们离不开麦子的衍生物——面粉。而制作成各种美味的麦子什么时候进入的中国呢?又经历了那些阶段?今天就让我们就来说说“麦”。
小麦小麦的历史
尽管谷物的起源尚未确定,但人们相信,小麦原产于西南亚。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和群起是与小麦的历史紧密相关的。野生麦被认为是所有麦类的祖先,在美索不达米亚和西南来发现了它们的化石。显然,在年前,人们已将小麦作为食物。座落于尼罗河边的坟墓始建于公元前年,在这些坟墓的壁画上也有对小麦的描绘,而众所周知,最早生产发酵面包的是古埃及人。因此小麦长期以来都带有宗教色彩,并成为无数宗教仪式的一部份。希腊人和罗马人都信奉小麦神和面包神。在西班牙人第一次登陆美洲以前,小麦仅仅在旧大陆被培植。年,哥伦布在第二次远征时将它带到了新大陆。年过后,给在19世纪,堪萨斯的俄国移民的定居带来了名为土耳其红麦的麦种。这在当时是最优良的品种。红麦成为美国谷类业的重要贸易产品。
中国内地发现出土的小麦,最早在三千多年前,也就是商中期和晚期左右,但不是很普遍。小麦普及还是汉代以后事情了,关键一点就是战国时期发明石转盘在汉代得到推广(材料来源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得以使小麦可以磨成面粉。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麦子-图历史上,小麦的栽培主要分布于黄淮流域,其中又以汉代由于面食的发明,麦作发展最为迅速。在南方种植发展还是得益于南宋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对麦需求大量增加而造成的。到明代小麦种植已经遍布全国,但分布很不平衡,《天工开物》记载北方“齐、鲁、燕、秦、晋,民粒食小麦居半,而南方闽、浙、吴、楚之地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
小麦的别称
冬小麦古称宿也有写“来”冬小麦推广种植是在春秋战国末期《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大招》:“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五谷谓大麦、小麦、稻谷、大豆、胡麻。”后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根据五谷里的介绍东汉末年郑玄对五谷的注解当时已经叫麦了。
《诗经》-图食麦
中国小麦产量世界第一,面食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北方地区,人人都吃面食。但在古代,特别是汉代以前,中国人其实很少吃面食,种植小麦的也不多。因为中国人属于粒食民族,喜欢吃米粒、谷粒这种粒食,方法是煮着吃或蒸着吃,小麦不管煮着吃还是蒸着吃口感都不好,人们都不愿意吃小麦。
古代饮食-图到汉代的时候,以麦粒煮饭是麦的基本食用方法之一。
《急就篇》里说道:“饼饵、麦饭、甘豆羹”均为百姓仰重的日常之食。所谓“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日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日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
到了汉末,磨面技术从中亚传到了内地,中国人学会了磨面和烙饼,聪明的中国人还发明了馒头和面条,从此中国从“粒食时代”进入“粉食时代”,小麦才代替黍、粟成为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之一。
磨面工具-图汉代人的面食制法大约是从宫廷中传开的。古代文献记载,汉代面点的品种已相当多,这时的面点通称为饼,所以《释名》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
饼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汤饼、蒸饼、胡饼。《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有“汤官”,汤官是专司皇帝饼食的官,其所供饮食当以饼为主。不过这种饼并非今日北方人食用的烧饼,而是用汤煮的面食,称之为“汤饼”。它类似于水煮的揪面片,是面条的前身。蒸饼不同于汤饼,它是将水注入面粉之中调匀,然后发酵,最后做成饼状蒸熟而成。汉代所食的胡饼,其制作方法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故名胡饼。在今天看来,大致类似于烧饼吧。
烧饼-图至此,小麦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各种美味面食也相继问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