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三江源国家公园也要留住乡愁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壮美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然而,在大力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如同在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中所提倡的一样,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也应留住一些“乡愁”。
提到三江之源,人们脑海中往往会呈现出高山、雪峰,蓝天、白云的自然美景,还有成群的牛羊和一座座扎在草原上的黑牦牛帐篷,但很少有人会将这里和乡村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远古时期三江源地区就是人类的居住地之一,在历史的更迭中,不仅造就了一批传统村落,还遗留下来一部恢宏的民俗、民族文化史诗。
如果你有幸走进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玉树市仲达乡电达村,就会听到有关多弥国的传说;同样是中国传统村落的称多县尕朵乡吾云达村,也有自己“泼水节”,这一天村民们无论远在何方,都会赶回来参加这一盛大的节日,这里还是青海的“长寿村”;囊谦县娘拉乡多伦多村也是中国传统村落,这里的红盐曾是封建王朝时的贡品,时至今日,这里的古盐场仍在诉说着远去的故事……据统计,在三江源核心区玉树、果洛,有12个村落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它们如同一颗颗镶嵌在三江源的明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毫无疑问,历史的沉淀造就了三江源独特的人文景观,让这里成为文化艺术的宝库,格萨尔说唱、囊谦黑陶制作、锅哇、藏戏等也纷纷出现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
文化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在自信发展的道路上,文化自信不可或缺。因此,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也应该把文化建设列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民族文化,更应该加大保护力度,打造三江源文化带或三江源文化长廊,以此增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软实力”,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外展示的一个“亮窗”。
可喜的是,三江源保护工程科技培训项目的东风已经在囊谦黑陶制作、藏毯编织等方面给广大农牧民带去了实惠。不久前,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化体系新闻发布会上,以三江源风光创作的套色版画同时亮相,首次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和大众见面。9月1日,“遇见中国——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系列中国文化展”闭幕展“中华水塔——三江源”和“鲁迅的文学之路”联展在马克思故乡特里尔市开幕,摄影家们的79幅作品,不仅向德国观众展示了三江源秀丽而雄浑的自然风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还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三江源民族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