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城,墨脱公路到底有多难
从波密出发,前24公里是扎墨公路最好的路段,全程柏油路,一路都是雪山丛林,沿路向上攀登,来到海拔米的嘎隆拉隧道入口。公路最初贯通之时,很多地方以公路的里程命了名,比如,位于嘎隆拉雪山南坡的嘎隆拉隧道,就被人称作52K。
前方是位于嘎隆拉雪山南坡的嘎隆拉隧道这里耸立着墨脱公路通车纪念碑,碑石采用墨脱特有的皂石打造而成,这种皂石也是墨脱石锅的原料石,从这里放眼远眺,前方就是海拔米的嘎隆拉雪山,这也是波密县和墨脱县的分界线。
嘎隆拉隧道全长米,隧道建成后,扎墨公路每年的通车时间,由3、4个月增长到9个月。当初修建时,建设者面对穿越断层最多,地应力最强,坡度最陡等一系列隧道建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这条隧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隧道,隧道北口和南口高度相差米。
穿过隧道,就进入了冰川区,路的左边远远可以望见嘎隆寺,这是一个包裹在盈盈绿草之中的红色寺庙,它的底部便是水草丰美的夏季牧场,寺庙右边则可以见到现代冰川形成的U形谷。
在这里,寺庙,森林、雪山、冰川、牧场同时被框入同一画面,触手可及,景象十分独特。通过隧道后,便开始一路下降,路也逐渐变成了难走的泥土路,山路崎岖陡峭,仅能容一车通过。我在车里完美诠释了东倒西歪和人仰马翻,怼在旁边阿姨身上得有几十次。
路逐渐变成了难走的泥土路在55K处,就进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墨脱的原始森林,可谓全国最大,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加之多条大河地深切剥蚀,高山与峡谷咫尺为邻,海拔高度差高达米,巨大的海拔落差,加之暖湿气流与高原冷空气在此相会,发育了一套完整的北极到赤道的地球微缩景观,同时拥有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和全球纬度最北的热带雨林。
一路下行,先是看到针叶林与阔叶林混杂的森林,高大的树冠高耸入云,通常高达30-40米,再往下走,待经过一片热带雨林般的芭蕉林,就到了80K的打卡处,这里便是墨脱的游客中心。
墨脱公路通车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通车仪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宣告中国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县城最终通车。也是从这里,就开始要检查边防证了。墨脱公路之所以难建,一是地质条件,处于喜马拉雅断裂带,二是地貌条件,需穿越高山峡谷,三是气候条件,以嘎隆拉雪山为界,一边山高积雪,一年只有8、9两个月可以通车,一边谷底多雨,处于热带雨林区,极易形成塌方和泥石流,中断道路。80K前后的年降雨量为毫米,什么概念呢?对比以雨量充沛著称的西双版纳,墨脱的降雨量多了2.5倍。
墨脱处热带雨林区,整个墨脱,就是个大的景区,进入需要在80K的游客中心花块钱买门票。几个小时内,我体验了由严寒到酷热,衣服不停的穿脱,波密出发时,我穿的是毛衣,到了隧道,觉得冷,穿上了冲锋衣,进入冰川区,感觉更冷,又把羽绒服穿上了。结果到了墨脱,脱下了羽绒服和冲锋衣,还是觉得热,但已经没的可脱了。车行至90K,是乌当瀑布的观景点,透过繁茂的枝叶向峡谷对面望去,瀑布似从半空中喷薄而出,在丛林中凌空而舞,颇为壮观。
乌当瀑布再往前K处,便是林多大拐弯,这里算是近距离观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位置,森林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与大峡谷相映生辉。
K的林多大拐弯公路在这一段会顺着江水最后抵达K,远远看到写有“莲花圣地”的牌子,就进入墨脱县城了,相比之前走过的一些边境县城,这里相对更繁华些,基础设施也更完善,虽是边境县城,但各类地方菜,还有奶茶、咖啡、汉堡,都应有尽有。住宿,我订的是一家叫“门隅小屋”的民宿,开了没几年,老板是当地门巴族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在这里开了客栈。70块钱的单间,房间里各种设施都很齐全,性价比算是很高了,入住之后,我赶紧把之前没干的,放在袋子里已经捂臭了的衣服拿出来,重新过了下水,又晾在窗台上。
秘境墨脱的牌楼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