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成渝大机遇
上个月,成渝两地共同推动了颇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是川渝党政代表团在宜宾三江口长江生态公园共同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按照联合行动方案,到年,成渝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放缓,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重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协同推进双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双碳示范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是国内首个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这意味着,成渝地区作为全国“四极”之一,在依靠区域协同推动“双碳”发展方面,在制度设计层面上比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推进得快,这是所谓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快”的同时,还要能见效,这就要根据成渝地区的实际情况,抢抓机遇、提升能级,推动成渝地区在双碳领域真正能实现协同示范的作用。
一、西部地区在“双碳时代”有巨大优势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党中央提出“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重大战略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双碳”目标的提出将把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之一。
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实现“双碳”的绝佳战略资源,也就是新能源资源优势。据统计,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8%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88.4%的光伏资源技术开发量,可谓是新能源资源的高地,为将来低碳产业体系的打造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国家在西部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这一优势,年,西部地区风电发电量.2亿千瓦时,占全国风电发电总量的51.89%;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占全国太阳能发电总量的40.18%。
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对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要建设的9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有6个布局在西部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清洁能源基地,这将进一步夯实西部的新能源资源高地优势。
作为西部“增长极”的成渝地区,同时具备天然气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双重优势,以四川为例,截至年年底,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年发电量达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的21.8%、25.9%;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5.18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7.4%、22.9%,相关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成渝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基建亦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以氢能产业为例,近年来,四川和重庆密集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聚集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两地已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辆,建成加氢站15座,正在打造的“成渝氢走廊”。重庆的两江燃机电厂二期、四川的甘孜州南部正斗光伏实证实验基地,也是成渝地区新能源基建的代表。
二、成渝地区要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环境经济学领域有一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也就是说,在大规模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恶化;在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改善;总体而言,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曲线关系,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一个“绿色经济圈”,不会再走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并重,推动以绿色、低碳、智能、优质等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和城市更新,拉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体而言,成渝地区可抓好如下机遇:
一是抓好“双碳”的“区域再平衡”机遇推动四大城市群的战略合作。“十四五”期间,四大城市群的重点城市纷纷将实现“双碳”列为工作重点,比如北京计划对氢能、光伏、先进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采取“负面限制清单+正面鼓励清单”管理模式;杭州将全面开展能效创新引领,完善区域能评+产业能效技术标准机制;广州着力构建氢能源全产业链集群和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打造南方氢能枢纽。由此可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重点城市正在开展富有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策略,其在低碳产业打造和绿色生活方式营造上富有专长,用好东部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和经验优势,有利于成渝等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更加均衡。
那么,成渝地区的“双碳”工作,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合作中,有两个重要领域:1.承接好东部的高能耗产业转移。以数据中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为代表的高耗能产业从东向西的产业转移过程中,成渝地区合理选择其中的低污染部分加以承接,做好技术改造升级实现“高耗能、低碳排”,对地方经济发展是一大利好。2.在碳汇交易、西能东输等方面深化合作。在未来的“全国一盘棋”的碳汇交易体系中,东部企业向西部地区购买富余的碳汇指标,是转移支付之外的另一大对西部发展的帮扶手段;同时,可用好东部的技术共同开发成渝地区的新能源资源和做好风电、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和特高压传输。
二是抓好“绿色经济圈”建设机遇深化成渝地区“双碳”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绿色经济圈”,其重要的战略优势就是区域的协同联动能力,也就是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双碳”示范区。同时,将对于“双碳”事务的区域协同工作落实落细,则属于打造战术优势:根据规划,川渝两地将重点从能源结构、绿色产业、交通运输、区域空间布局、财税金融等十个方面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新典范。
这种协同式合作,尤其需要吸收好发达地区经验。年6月52家企业、协会、智库近日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共同体,同步发布90个行动计划,其中项目类26项、课题类25项、标准类8项、活动类31项。成渝地区可以在联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在政府和体制内资源之外,吸引民营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公益团体、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入,建立区域合作对话机制,定期组织成员开展论坛、成果发布、项目对接等活动,致力探索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新格局。
三是抓好高质量发展机遇将重庆和成都打造成为区域“绿色低碳极”。成渝地区特殊的经济空间结构,决定了其绿色低碳发展中,双核城市必须要发挥好带动引领作用,以重庆为例,其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上必须以更大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1.在绿色低碳产业上发力。去年底,《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提出到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保持全国领先水平。重庆也要加快做好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圳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之城”,已实现公交车全面电动化、出租车全面电动化和纯电动泥头车规模化和商业化运营,这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氛围。重庆要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集聚,并在停车费优惠、纯电动物流车补贴、纯电动汽车用于线路运营和租赁服务的优先发放许可证照加强创新。
2.在绿色低碳城市上发力。超大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历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去年底出台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提出要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对于重庆而言,除了推动超大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外,还要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树立品质化、高端化样板。近年来,两江新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把绿色低碳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全国首创“公园长”制、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控制空气污染、全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相关经验值得重庆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上加以借鉴。
成渝地区作为亚欧大陆这个庞大的“生态圈”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同时也是新能源资源的“聚宝盆”,正在孵化出新时代的绿色低碳文明、文化,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