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我国能源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光大证券研究所/赵乃迪)

传统能源领域强调能源安全,保障国内化石能源供给。并且要持续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提升能源系统效率。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风光水核,加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能源结构转型窗口期,大力发展“风”“光”“锂”“氢”“气”。

1、“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发布,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塑。碳中和的提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参与。如今全球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复苏,绿色产业已成为重要投资领域,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迎来新机遇。能源系统目前正以分散化、去中心化的趋势特征加速变革。全球能源供需版图的调整,推动了消费重心东倾、生产重心西移的态势。近十年来亚太地区能源消费占全球的比重不断提高,北美地区原油、天燃气生产增量分别达到全球增量的80%和30%以上。全球能源格局重塑,众多国家积极发展新能源,并努力使其替代化石能源。碳中和政策推动下,我国也步入了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窗口期。

“十三五”成果显著,“十四五”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6.8%,常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4亿千瓦、2.8亿千瓦、2.5亿千瓦、0.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为实现“双碳”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加快能源系统调整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我们归纳“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目标如下:

传统能源领域强调能源安全,保障国内化石能源供给。到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1)油气:在使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的情况下,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推进储量动用,提高当前油田采收率,保证油气稳产增产。通过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力争年原油产量回升到2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目标到年,天然气年产量达到亿立方米以上。在运行安全方面,提升天然气储备和调节能力,到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亿-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2)煤: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优化煤炭产能布局,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增强煤炭跨区域供应保障能力。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以发展先进产能为重点,布局一批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安全保障程度高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强化智能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禁止建设高危矿井,加快推动落后产能、无效产能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关闭退出。

持续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十三五”期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下降18%,到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十三五”期间我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十四五”期间要更加合理配置能源资源,就近高效开发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显著提升输配效率。电力协调运行能力不断加强,到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

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风光水核,加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

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提速。我国将重点在中部与东部进行分散式风电与分布式光伏建设,将重点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重点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在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地大力发展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同时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水平,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积极完善并网标准体系推广光伏发电与建设一体化应用。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进水电工程建设。未来将在以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河段水电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西南地区水电与风电、太阳能发电协同互补。优化大型水电开发布局,持续推进西电东送接续水电项目建设。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大型工程、同时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项目。到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8亿千瓦左右。

安全推进核电产业建设,拓展核电应用领域。我国将积极、有序、安全地推进沿海地区核电项目建设,在安全前提下加快建设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稳步推进田湾、三澳、惠州等地核电建设。加强核能在工业供暖、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利用。开展三代核电技术优化研究,推动核电国际合作。预计至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万千瓦左右。

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推进。我国将加强重点工业领域节能与能效提升,推进绿色制造,加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重点工业领域的应用。加速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将保障清洁能源供应,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表2:我国“十四五”能源现代体系建设主要目标

2、原油中短期不可替代,坚守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2.1、原油的战略地位中短期内不可替代

我们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原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重要用途短期内无法被取代,故原油的化工需求短期内将保持增长;全世界燃油车保有量依然很大,故成品油燃料需求短期内将保持稳定;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较高,保障能源安全成为我国原油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宗之王”(原油)的战略地位中短期内不可替代。

石油作为有机化工最常见的碳源,性能优良,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因此,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成百上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等。原油及原油产品不仅是民生必需品,更是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的重要物资。

石油的化工需求占比较大,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典型的后工业化国家,石油的主要需求是车用汽柴油,化工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但是,年,代表化工需求的烃类供应量仍占美国石油制品供应量的近20%。

原油提炼为成品油后主要用于满足车用燃料需求,燃料需求的变化取决于燃油车保有量的变化。以我国为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刚刚进入快速增加的阶段,燃油车的保有量依然很大,且车龄较年轻,因此中短期内不会大量报废而降低燃料需求量。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2.73亿辆,其中近90%为年以后销售,近75%为年以后销售,根据商务部《机动车强制报废规定》,汽车强制报废年限约为15年;根据历史保有量和新车销量数据推测,我国汽车年报废率在3%~5%之间。现存燃油车较低的报废率使得未来3-5年我国成品油燃料需求保持稳定。

2.2、我国强调能源转型中的供应安全

在能源转型中,我国极其重视能源供应安全。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我国能源转型中的能源安全主要分为两个角度:

第一,能源供应整体稳定可靠。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来看,新能源在短期内很难完全替代煤电。光伏和风能发电“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的不足,依然需要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去年的欧洲能源危机,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问题。-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化石能源发电量,但去年欧洲风电发电增速显著低于常年均值,以至于不得不增加煤电和气电发电量来弥补缺口,从而成为天然气短缺危机的诱因之一。

第二,“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降低进口依赖度。我国除煤炭外,油气两大化石能源高度依赖进口,其中石油的化工原料需求偏刚性,中短期内不可替代,天然气作为高热值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其需求空间势必进一步拓宽。因此,“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要求我国提高油气生产能力,提升能源自给率;此外,需寻找石油非化工需求的可替代来源。

石油安全一直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指标。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除了用作工业和交通必不可缺的燃料外,石油化工可生产出成百上千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等。石油及石油产品不仅是民生必需品,更是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的重要物资。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有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降低国际政治和能源供给风险。

2.3、能源转型初期,原油需求将稳中有升

目前,各大机构对原油需求达峰时间的预测较为一致。IEA在《世界能源展望》中预测,全球原油需求将于年达到97百万桶/日的峰值,在年前基本保持稳定,最终于年降低到77百万桶/日。关于原油的化工和燃料需求,IEA预测到年,化工需求将比年增加2.5百万桶/日,而年全球15%的汽车为电动车,将使燃料需求较年降低8百万桶/日。BP在《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给出了快速转型、净零和一切如常三种能源转型情景,在一切如常情景中,液体燃料消费量在年达到峰值,在其后20余年将保持在1亿桶/日左右,到年将微跌至9,万桶/日。

3、能源结构转型窗口期,大力发展“风”“光”“锂”“氢”“气”

3.1、我国化石能源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

年,在全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4%左右,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高达56.8%,煤炭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例超过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全世界的54%,消费量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之和。

石油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消费占比较低。根据BP数据,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以热量计)达EJ,其中石油仅28EJ,占比为23%。但是,我国石油供给高度依赖进口。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进口国,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勘探资本支出降低,石油产量增速不及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石油需求增加,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提升,从年的28%增至年的70%。

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逐渐上升。近年来,由于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速度缓慢,主要以提高储采比的手段增加天然气产量,但是产量增速不及消费,进口依赖进一步加强。-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从.9亿立方米增至.5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速7%;消费量从.74亿立方米增至.37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1%。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长不及消费需求的增长,进口依存度从22%上升至42%。

3.2、风光发电替代燃煤发电为碳减排的有效路径

替代煤电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

我国煤炭用于燃烧发电的比例较高,燃煤发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我国煤炭消费中用于发电消费的比例稳定在44-52%区间;年,煤炭依然贡献了我国60%的发电量,是最主要的发电来源。单位煤炭燃烧排放的CO2远高于石油、天然气,根据CEADs数据,-年,煤炭消费造成了我国80%左右的我国CO2排放量。假设燃煤发电和其他用途煤炭燃烧的单位碳排放量相同,则可以计算得出-年燃煤发电造成了我国近40%的碳排放量。

替代煤炭直接燃烧和煤炭发电,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煤炭是碳排放最严重的化石能源,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系数高达2.44(吨CO2每吨标准煤),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我们认为,-年,替代煤炭直接燃烧用途的任务将由天然气完成,详见我们年12月28日发布的天然气深度报告《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我国天然气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天然气行业深度报告》;而替代燃煤发电的任务将由风、光等“绿电”与水电、核电等传统清洁发电协同完成。

“双碳”目标下,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迅速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根据国家能源局,到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二期项目(CRESP二期项目)取得新成效。根据专家测算,通过实施CRESP二期项目,每年可增加风电发电量吉瓦时,替代煤炭消费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万吨,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在项目实施期间,我国煤电与风电成本差额降为1.1分/千瓦时,煤电与光伏发电成本差额降为4.3分/千瓦时,风电和光伏发电经济性显著提高,推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其中,水电新增万千瓦、风电新增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13.3%、27%、31.1%和4.6%。截至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4.3%。

3.3、锂电、氢能替代原油助力我国降低石油消费

锂电、氢能有望替代石油消费

锂的原子量很小,用锂作阳极的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此外,锂电池还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性能好、无污染等优点,因而一直是优秀的电池材料。近十年来,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改善了锂电池寿命短、成本高的问题,以锂电为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得以快速市场化,产销量高速增长,向替代燃油车的方向发展。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热值高、来源多样、储运灵活的绿色能源,其理论上能实现零排放,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能量来源。相比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具备补给时长更短、续航里程更长、能量密度更大显著优势。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受制于制氢和储氢技术为大规模商用、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尚处于商业化应用的初期,根据Wind和中国氢能联盟数据,截至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辆,保有量辆,远低于锂电汽车百万级的销量。未来氢能解决产储和配套设施的瓶颈后,氢能有望成为替代车用原油需求的环保能源。

新能源汽车渗透速度快,预计至新能车渗透率将大幅超越政策目标。年11月2日,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明确到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根据中汽协数据,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万辆,渗透率(占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比例)为13.2%,较年的5.3%翻了一番有余,其中年11月、12月,我国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分别达到17.8%、19.1%,已逼近年渗透率20%的政策目标。

从石油需求结构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能有效减少替代石油消费。年以后,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的普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石油需求占比逐渐提升,-年稳定在40%左右。如果锂电、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完成对燃油车的替代,将使交通、运输、仓储业的石油消费占比大幅降低,从而在不影响必需的工业消费的前提下,降低我国石油的总消费量。

3.4、天然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桥梁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并且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物排放方面,相比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燃烧更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水平较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天然气的碳饱和度较高,且热值高于煤和石油/石油制品,因此天然气的单位碳排放较低,是一种碳友好型化石能源。我们根据国家标准中的不同能源热值(以平均低位发热量计)和碳排放交易网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消耗单位质量能源产生的CO2)测算得到常见能源的单位热值碳排放量,可以看出,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排放量仅为原煤的61%、原油的77%。

长期来看,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最终路径。但是,风能和太阳能等非化石燃料替代品还处于相对早期发展阶段,相关技术不成熟,供应不稳定,且短期来看成本仍然较高。而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相比于非化石能源,在供应稳定性和获取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若要在中短期内减缓碳排放的上升速度乃至实现碳达峰,在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也必须大力推动天然气的使用。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我国“煤改气”进程提速,提倡将“烧煤炭”改为“烧天然气”,各地清洁环保政策频出,“煤改气”政策不断推进。从表观消费量上来看,-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CAGR高达11%,天然气需求增长显著。

海外经验显示,政策推动碳减排的环境下,天然气的需求量将持续上升。年7月,欧盟收紧碳排放政策,进一步降低总体排放上限,并提高其年减排率要求:逐步取消航空免费排放配额,并首次将航运排放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为解决道路交通和建筑物减排不足的问题,为运输和建筑业设立了单独的排放交易系统。碳排放政策趋严下,欧洲碳排放市场上碳价不断攀升,碳排放期货交易价格屡创新高,促使企业转向使用更为清洁的天然气。

4、投资建议

1、传统能源方面,随着全球碳中和政策的持续推进,根据海外巨头公布的资本开支远期计划,全球油气资本开支增速将持续降低。原油作为基础能源、重要化工原料,以及重要的战略储备,其价值势必再次抬升。因此,我们仍然看好石化行业景气度。

2、新能源方面,基于我国能源国情,我们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3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