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史观一种方法论

缘起史观

——一种方法论

(不很成熟,只是个人的一种方法)

天佑

“缘起”是佛教的特质,也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绝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事物。佛教自不例外:从时代背景中来,同时也还在持续不断地演进中。如今称呼“佛教”,只是发展中的成立阶段;截出此一时段之教法,指为明确的佛法特质与佛学精义。但这毕竟只是一份“样本”而已。

如人在不同年纪拍摄照片,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样貌不能不变;若择取某一张相片,认定为其人的一生,那便不能客观、完整与真实。于是,不能将佛法视为真空圣坛上的标本。唯有结合历史,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才能对佛教的产生、发展、流变、传播之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缘起的定义:待缘而起、普遍联系——诸法由众缘和合而生,因众缘所致而灭;凡事物存在与消灭,无不基于各种条件的支持。没有起点,也不会有终点;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也没有孑然孤立的事物——一切都是关涉对待地生起、“暂住”和谢灭。这一“无我实相”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为佛教真理。

所以“生”是缘起的“生起”——一切因缘而生:不是“因中有果”而生,也不是“因中无果”而生。所谓“无性缘生”:本没有不变的“自体性”,只是在不断演化中成立;成立也并非就绝对终止——“诸行无常”,其后也还是在持续地演变。

一条河流,不断流淌。从源头到末端,每一个时代,每一条河段的名称都不相同。譬如雅鲁藏布江。自喜马拉雅山脉的杰马央宗冰川发源,自西向东,过桑木张后称马泉河,过萨嘎始称雅鲁藏布江。不过,无论如何给这条河流命名,他本身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每一条河流的上游都有一些支流。这些支流汇聚在一起,才有了面前的这一段河流。此时,不能说某一条支流成为了这一条河流,也不能说支流与河流无关。而当无数的支流汇聚成其下的河流,支流就形同为“消逝”。

其次,水和水是不同的;如同长江、黄河。虽然都是水流,但品质完全不同。当你把一杯黄河水倒入长江,或者把一杯长江水倒入黄河,便无法保持其原有的名称与品性。若将黄河水倒入长江后,再在长江取样,那是无法得到“黄河之水”的;反之亦然。

再次,在某一个时间点对某一条河取样,比如舀起一杯水。此时此刻,杯中水与当时此河段中水的成分是一样的;不过,“论述”就有了困难。因为不能说:“杯水就是河水”;因为样本就是“样本”,有了不同的名称。同时,也不能说两者不同:因为杯水是源于河水的,所以有着相同的性状。无论如何,把这杯水拿回去做试验,以便了解当时河水的状况,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如果直接用来解渴(原始效用),那就更加理想了。

释迦牟尼生活在他的时代,其思想不能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同有许多教法就直接取材自婆罗门教与沙门诸师。造就出“开放型”的“经验教法”:“缘起”是原理、“中道”是原则、“四谛”是纲领与组织;以此为核心,善巧撷取、扬弃前人经验,而成“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度”等。目的只有一个:发现“无我”真相、破除“无明”桎梏,令教学效果极大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三藏十二分教”,仍照着“诸行无常”的法则持续演进;后由弟子们将记忆中的教法汇总,终成教典。

这一教法经历两千余年、无数前人的传承,当他来到一个地区发展,还会导致新的适应。所以,若坚持“以纯正的佛教为依归”,那便一定要根据“佛教”的“明确定义”(譬如“在印度的”“佛陀时代的”或“在中国的”“法界圆融”的佛法)抉择“内外”:有多少是佛教的不共法,有多少是本于不共法的随机应用?这是一定要谨慎的!

对于具体的“佛教”而言,有些“内法”是不能变的,否则就不再是“佛法”。最重要的就是对“内法”——“实相般若”的把握。没有实相般若,所谓“方便”就不是“方便般若”,而是变质。圆融不等于无原则。如果是为了服务于“走进不共法”,那么“方便”一下无妨。若服务的目标彻底变了,那么“方便”也就不成为方便了。

譬如某地居民喝惯了牛奶,突然来了一杯水。若不想改变口味,可以把水留给别人喝。可是,非要把水染成白色;然后用水杯装牛奶喝。边喝边批评“透明的原始样本”不纯正,同时还坚称自己喝的就是水——那就不合适了。莫忘了舀水的初衷:无非是为了解渴;若偏离这一宗旨,偏赞水的其他性质;甚或形塑成一件“外套”,那就没有必要了。

当然了,“内外标准”还是要看受者的立场。譬如有原生于婆罗门教的“吃素”教义、原生于沙门行法的“禅定”教义与原生于释迦牟尼经验总结的“佛教”教义。禅定如同支流,汇入印度佛教的河水之中;从此,印度佛教的河水中有了禅定的成分。当印度佛教的河流流入中国,吃素的支流又再汇入,于是吃素也就成为中国佛教河流的成分之一。不过,不能因为中国佛教吃素,就认定上游——印度佛教河流中也有这一元素。

出于各种因缘,“样本”已经被改变了。若是物理性质的改变,譬如加热与冰冻,那问题还不大——因为可以自然还原(改变方言)。若是化学性质改变了,那就比较麻烦——因为需要非自然还原,否则便失去了“样本”的意义(传灯变质为家谱)。如果把改变化学性质的水认定为当初采样时候的水,甚至认定为就是河水,那就会出问题。

怎么办?重新取样!

所以我提出“缘起史观”(也不成熟,只是个人方法罢了);就是在样本被变更了以后,争取做重新取样的尝试。当然,时光不可能倒流,第一历史无法再现;但可以从诸多历史信息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尽可能地还原当时之境况,再来“取样”分析。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总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6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