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选址卡解密自然地景,探寻雅鲁藏布江
由ZOOdesigner研发的“奇妙选址卡”上线了!“选址卡”系列意在以设计师的角度,寻找那些独特的场地选址,聊聊场地的区位条件,人文历史和现存的问题,以多种视角展开思考与讨论,以我们和读者的共同想象介入和干预,看看会不会有奇妙的灵感呢?
今年天作杯竞赛题旨将眼光引向了“地景建筑”,作为顺应时代而逐渐兴起的建筑类型,设计师们又将带来怎样的思维碰撞?
(请旋转屏幕观看)
图片来源自作者自绘
题旨
Theme
“天作杯”题目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当下全球建筑共同面对的关键性挑战是:建筑和人如何与自然共生。数百年来发展模式经济对自然的无尽消费,当森林逐渐开垦为农田再转变为建筑,在气候暖化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的危机中,建筑和人该如何与自然共生?面对全球资源剥夺与社会公正的挑战,建筑应该如何尊重人与社区、自然与生态,反映一个资源循环共享的社会?
地景的建筑让地景与建筑成为整体,强调以地质地形、风水水文、植物与有机生命共同形成的生态关系。超越以观赏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建筑,地景的建筑让建筑成为能反映自然与生态、生产与人居的人文地景。地景的建筑同时也是建筑地景与景观建筑,建筑不但对地形等高线的高程变换保持敏锐,理解地表和地下的水流变换,掌握阳光阴影的移动与四季风向的变化,同时也对大树与林木、虫鸟与花草,保持视觉、听觉与嗅觉的灵敏。
地景的建筑不只是重视地景形成的视觉整体,同时强调经由通风和采光、水和能源的循环,与自然生态形成的功能整合。地景的建筑同时思考与自然结合的构造与材料,探索建构的可持续合理性与诗意美学。地景的建筑经常是低层的,却也采用多层或高层作为一种策略,节约土地保育更多的自然地景。地景的建筑是现象学与感知的,是记忆和场所感的自然地景;地景的建筑反映真与善的自然美感,让简单朴质的文化成为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地景的建筑同时也强调开放公正的社会性美学,让参与的公共性成为保育自然的基础。
——“天作杯”组委会
所谓的“地景建筑”指的是这样一类建筑,将建筑与大地形态视作统一整体,以建筑自身作为景观营造的对象,使其与大地景观或纹理进行融合。覆土公共建筑与城市中心花园相互融合;山川河流的自然肌理与建筑图底与材质的融合;建筑与既有城市要素的融合等等都是地景建筑的范畴。时至今日,城市,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地景建筑,给城市未来的发展注入的新的血液和能量。
UA城的地景建筑获奖作品
图源自竞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