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至2350年第十章三峡大坝
我决定先去看看三峡大坝。这个在二十一世纪初修建的大坝,曾是世界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我的灵魂飞到了三峡大坝上空,看到工地正在施工,高大的吊车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但没见到人。
带着疑问,我托梦给我的第十一代世孙林峻茂,也是三峡大坝的工程总指挥。
三峡大坝他说,说起三峡大坝,就得先说现在的能源结构。
在您们那个时代,主要的能源为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几百年过去了,这些资源早开发殆尽了。
当然,新技术诞生了。在年前,钍基反应堆技术完全成熟,所以我国布局了不少钍基反应堆来发电。我国的钍资源还是挺丰富的,现在资源量还不少。
在年前,核聚变发电技术趋于成熟,大约又过了20年,全球才大规模修建核聚变反应堆发电,就需要到月球上开发氦3,运回地球作为核聚变发电的原料。
就在这期间,我国的能源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为了减排碳,我国不得不大规模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这在当时被称为绿色可再生能源。但风电、光伏发电问题也不小,设备寿命短,不少单位只管建不管后续处理,结果当这些设备到使用寿命后,搞的西北沙漠地带一片狼藉,由绿色发电变成新的污染,光除掉这些垃圾就花费不少时间和资金。
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各条河流都大规模建起梯级水电站,您们那时候也称为绿色可再生能源。但几百年过去后,那些大坝都到使用寿命了,更要命的是水库经过几百年的淤积,要想使河流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就需要大规模清淤,麻烦极了。
所以随着钍基反应堆发电技术、核聚变发电技术、干热岩发电技术的成熟,上面那些发电手段基本不再使用。
我们在前面的几十年,拆除了长江上游、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上的报废的水电站,废了好大劲清理掉淤积,让河流恢复到自然状态。
但河流的水利枢纽还是必须的,有利于防洪抗旱,也有利于航行。所以国家决定在三峡的出山口处重新修建大坝,使水库的库容更大些,才能确保长江中下游的安全。
在您们那个时代,三峡水库坝址处多年均径流量为亿立方米,这几百年降雨量有所增加,青藏高原的气温也有所升高,所以现在这几十年坝址处的多年均径流量达亿立方米,作为水利枢纽就需要库容大些,我们这次在长江出山口处将大坝修到蓄水位米,库容可达亿立方米,能保证长江下游的武汉、南京等大城市更加安全。
但大坝修高了,需要搬迁的移民量更大,大概需移民万人。不过现在好处是移民有地方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早建好了,西北地区变成了鱼米之乡,但增加的人口不多;另外科尔沁沙漠早变成鱼米之乡,也需要增加人口;澳洲西部,现在叫澳西省,利用海水淡化基本将西部沙漠变成绿洲,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这次修建的三峡大坝,使水位达到泸州市还有10米水深,要淹掉不少。将来泸州市往北迁一点,这样,成都、资阳、内江、泸州就成了一条线,这就是一个经济带,万吨轮可以直接开到泸州。重庆市被淹了不少,所以重庆市的人口也需要搬迁一部分,但会在泸州形成一个新的超大城市,改名为重庆市。
告别了林峻茂,我的灵魂飞到三峡大坝的上空,只见一艘飞碟在大坝上空飞行。林峻茂说过,这是在给大坝的地基、两旁的山体做中微子扫描,然后形成3D模型,就知道坝基该怎样建了。
这中微子扫描,是利用发射的中微子,其中有些中微子正好碰到原子上,就会产生亮点;利用皮秒技术可计算出亮点的深度,通过量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就得到山体深处的地质情况。
无人驾驶的车辆来回穿梭,运来混凝土材料浇铸坝基。
林峻茂说过,这混凝土和三百年前的不同,叫息壤混凝土,里面掺有石墨烯纤维作增强材料。所谓息壤,就是若大坝出现裂缝,那地方就会有水,会促使裂缝处长出水合晶体将裂缝补上,达到防漏的目的,因此据说这大坝可耐千年。
回想这几千年来,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雅鲁藏布江发生了多少次洪涝灾害。尤其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下游地势低平,一旦上游集中降雨就会造成下游坝堤决口,无数人因此命丧黄河,无数人因此无家可归。现在好了,有了更新的技术能确保这些河流安全无恙,这才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