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解题技法模板04气候特征与自
1、气候特征的描述:
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
3、气候特征的比较
4、各自然带形成的原因:
1、气候特点的描述和语言表达模板:
2、已知气候与自然带: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2)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的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3)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条件是受到40°到60°之间的西风带影响。而非洲主要位于北纬32°到南纬35°之间,非洲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不可能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是海洋。
(5)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的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北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北方来的冷空气,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存在气候差异的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原因: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
(7)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南方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8)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1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与南方相比差距不大
(12)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度低的原因:受冬季风的影响。
(13)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4)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为东西走向,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轮廓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5)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6)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的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业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17)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越高而越小的原因: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18)青藏高原与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①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较低;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②日较差大的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19)天山南坡无林带的原因:背风坡,降水量少。
(20)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1.(·上海中考真题)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如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回答。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属于热带气候的代号有______和______,属于温暖带气候的代号是______。
(2)柯本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代号是______,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三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气候特征的字母代号是______。
(4)下段文字描述的是位于乙气候区的传统民居--竹楼,其中有两处描述错误,请指出。
竹楼主要以竹子为原材料,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分上下两层,为防潮避湿,下层一般不住人;窗户较少以抵御寒风侵袭。错误1______;错误2______。
1.(1)乙丁丙
(2)丁热带雨林气候
(3)B
(4)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窗户较少以抵御寒风侵袭
1.气温与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