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几十年,惠及整个北方,南水北调西线工
年,中国正式开始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到年,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基本完工,其中中线工程已经累计调水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北方的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但是,当初规划的西线工程却迟迟未能上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就对西线调水工程进行了线路查勘,勘察的范围涉及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面积多达万平方公里。可以说,西线调水工程就是藏水北调(大西线调水、红旗河等)的前身。70年代到90年代,黄委会又多次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了西线调水的规划研究工程,最终在年敲定了调水的线路,不过这次确定的线路已经明显缩短,范围也只有30万平方公里,所以只能称为“小西线”调水。
此后,小西线调水方案被写入了南水北调的规划中,成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西线调水是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取水,每年的调水量为亿立方米。
和中线、东线工程相比,西线工程有明显的不同。中线、东线工程主要解决的是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西线调水工程是直接给黄河上游补水,可以给整个黄河、海河流域提供水资源补给,因此受益面积要大得多。不仅如此,这些水资源还可以用于改善西北的环境,增加大片的农田、草原和森林。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想图
但是20年过去了,西线工程依然遥遥无期,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首先,西线工程的工程太大、投资量大。西线工程主要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横断山区,海拔在米到米,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根据年的预算,西线工程要耗资多亿,而最新的评估要耗资多亿,相当于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的总和。
其次,调水量不足。规划的西线调水基本都在几条西南大河的源头取水,海拔非常高(取水点的玉树海拔在米以上),自然年径流量不足。根据规划,几条河流的总取水量有亿立方米,但是实际上很难调取这么多。要知道目前南水北调的年调水量也才刚刚超过亿立方米。根据玉树相关的资料表明,三江源区长江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亿立方米,这点水是非常少的。在河流源头调取亿立方米的水,将会对三江源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第三,就是投资时间长。要建设完成西线调水工程,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工。远水不能解近渴,于是国家就先建设了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先解决华北平原缺水的燃眉之急,接下来再考虑西线调水工程。
从长期来说,西线调水工程是肯定需要建设的,不过目前来说,线路还未确定下来,因此只能算是一个设想。西线调水工程的范畴也具有一定的争议。如果是小范围的调水,那可以算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如果要加大规模建设,那可能是藏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了。当然,如果要将藏水北调算作南水北调的一部分,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西线工程的建设方法和难度和中线、东线有明显的区别,我还是建议将之作为藏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所谓的“藏水北调”就是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的水资源调到西北,补给黄河流域、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和新疆,其涉及的范围更大,调水量也达到了亿立方米,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远大于小西线工程,因此有人称之为“大西线调水”。
和小西线调水相比,大西线调水工程的线路更加靠南,海拔在相对较低一些,调水量也就更大。小西线调水设计的取水点都到了长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源头,这是不太合理的。而大西线调水的海拔在米到2米之间,河流的年径流量比较大,可取水量充足,对环境的影响也小了很多。
即使从雅鲁藏布江到怒江、澜沧江的调水工程暂时展开,我们也可以先建设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到黄河的调水工程。如果早期开工的海拔太高了,那么后期从雅鲁藏布江引水过来的难度就太大了。因此,从长远的眼光考虑,那也不宜直接从长江源一带取水。
从工程的角度来说,这项工程是完全可以建设的。大西线调水基本全程是隧洞,也就是管道运输了。目前云南建设的滇中引水工程就是一个例子,该工程的90%以上都是隧洞。而目前中国已经在青藏高原建设青藏铁路,正在建设川藏铁路,未来还要开工滇藏铁路。这些铁路90%以上的里程是隧洞桥梁。而管道的建设难度远低于铁路,因此工程难度并不是问题。
今年年初,水利部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推进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并启动先期实施工程的可研工作”。这样的新闻虽然没有在各大报刊上报告,也没有在网上引起热议,但是却透露一个重要的信号: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了,西线工程还会遥远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