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河工程迷局
近期关于红旗河工程的信息在网上形成热议,其展现了一系列诱人的情景,诸如调水亿立方米、彻底改变新疆、沙漠造数亿亩良田、移民2亿等等,确实令听者、看者血脉喷张,再一次为祖国的伟大工程点赞。
然而,在这些新闻传播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理解甚至质疑的声音。
这些不解和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建设伊始,红旗河工程就要考虑国际纠纷问题,建设阶段则需要考虑复杂条件作业下的工程难题及地震多发地带的抗震问题,及建设成本问题,建成通水之后则需要考虑水价问题及运行维护问题,在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新疆等生态极度脆弱地区大规模建设施工及大规模的环境改造,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问题1国际纠纷“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这句歌词妇孺皆知,类似的一个道理,“水也不是你想调,想调就能调”。
红旗河工程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又经过怒江、澜沧江,这几条河流都是著名的国际河流。雅鲁藏布江出中国境内后又叫恒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怒江进入缅甸后叫萨尔温江,流入印度洋;澜沧江则流经东南亚的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
可能很多人会这么想,在自家的境内,这水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别人管得着吗?关于这点,别人还真管得着。
事实上,早在年,国际法协会第52届大会就通过了国际河流利用规则,即《赫尔辛基规则》。其在第二章中就强调了“国际流域水资源的公平利用”,其第四条中这样描述“每个流域国在其领土范围内都有权合理且公平地分摊国际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又在第五条解释了“合理且公平地分摊”需要考虑的有关因素,接着又在第八条补充,“如果需要增加具有竞争性的、与现有利用不相容的利用,则必须改变或终止现有利用。”
总之,在国际河流大规模调水或是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是有可能引发国际纠纷的,必须考虑到其他国家的态度。这一问题不考虑、不解决,就无从调水。
问题2工程难题红旗河工程规划线路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阶梯的台地边缘,这些地方并非一路坦途,而是地势条件复杂,处处高山深谷,河流、山脉纵横。
从地图中也不难看出,红旗河工程需要跨越大江大河,小河流更是不计其数,而跨越的大山脉则有横断山脉、秦岭等,千峰万壑,穿山、架桥、隧洞、穿河是难以避免的。
这必然带来大量的工程难题,现有的科学技术能不能够解决、有没有科学的可实施方案、有没有必备的应急措施等都至关重要!
问题3地震危害红旗河工程流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龙门山地震带、横断山脉、四川盆地边缘直到六盘山以西地带,都是一个构造复杂、灾害比较多的地方,构造异常活动、强烈地震频频发生,灾害多发。
从中国地震灾害分布图中也很容易看出,红旗河工程基本就处在地震带的包围圈中。又由于地形条件决定了红旗河工程穿山、架桥、隧洞、穿河难以避免,一旦发生地震,或仅仅是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后果都不堪设想!
问题4成本问题假使上述问题都能够完美的解决,紧接而来的则是耗时巨大的工程规划与建设及天文数字的投资。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从年提出构想到开工建设,足足花了50年,开工建设到建成通水又花了12年,总投资余亿。但从工程量、工程难度上来说,其远不如红旗河工程,甚至可以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第一,工程长度上,南水北调中线全长公里,东线全长.5公里,总长.5公里,不及红旗河工程全长公里的一半。
第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基本在平原区作业,工程难点在于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穿黄工程等几个特殊地段,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线基本沿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难点在于需要梯级提水。而红旗河工程沿线地势条件复杂,需要穿越大江大河、崇山峻岭,沿线又多地震等地质灾害,工程难度直线飙升。
事实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真正难点不在于工程建设,而是在于治污。南水北调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南水北调东线花了10余年用来治污,中线为保护水源地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三,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便利,红旗河工程沿线经济落后,其地理环境也决定了其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再次上升。
第四,工程建成通水后不等于万事大吉,就可以不管不顾。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在工程安全运行与维护、水质保护等方面,仍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红旗河工程线路长、沿线地理环境复杂,桥梁、隧洞多、又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工程的安全与运行与维护,更需巨额投入。
这几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再加上人力、物价的上涨,红旗河工程需要的投入肯定远超于南水北调工程,且耗时巨大。
巨额的投入与超长的建设期,也意味着每调一立方米水的成本昂贵,最终则会反应在水价上。
同样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其供水目标主要是沿线城市居民用水,且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如北京、天津、郑州、济南等城市,其居民能够承受相对较高的水价。
而红旗河工程主要目标是于沙漠中造良田,是生态补水和农业用水。生态补水,这一部分投入在前期是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收益的。不同于居民用水,农业用水需要大量廉价的水资源供应。显然,红旗河工程难以满足大量廉价的水资源需求。即便红旗河工程向沿线城市供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城市居民不能承受过高的水价。除非,国家再次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农业用水和居民用水的补贴。
问题5生态环境问题抛开上述所有问题,只从生态效益上来说,红旗河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未必是正的。
其起始阶段位于青藏高原区,经过三江并流区,又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区,这些地区都是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
特别是三江并流区,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是“世界生物基因库”、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建设,对于三江并流区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还有,对新疆沙漠地区大量输水,进行大规模改造,真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吗?把新疆的沙漠变成绿洲、良田,是很美好的构想,但实际上带给新疆的可能是无法预料的生态灾难。
治沙不是消灭所有沙地,我国目前的沙漠形成有的是自然条件,有的是人为因素。而自然条件形成的原生沙漠,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和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一样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沙漠改造的关键在于应该分类分区,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盲目的绿化沙漠是错误的,试图将大面积沙漠改造为良田同样是错误的。
新疆的生态极其脆弱,任何剧烈的,大规模的人工改造都有可能造成永久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埃及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在尼罗河上修建了阿斯旺大坝,改造了大量沙漠,灌溉了大量农田,粮棉产量大增。
但大自然的报复很快就来了,尼罗河两岸、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居民用水受到威胁;水质的恶化与水文条件的改变,也致使多种鱼类灭绝;尼罗河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尼罗河出海口处海岸线内退。
很难想象,把新疆沙漠强行变成水浇地,会造成怎样的生态灾难?
为此,S“红旗河”课题组分门归类了10大问题,即《十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希望以客观、负责的态度,对“红旗河”相关的重要问题和尖锐质疑进行说明。
1问:“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真的能做到全程自流吗?“全程自流”是“红旗河”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整个方案的基础。红旗河”三条支线的选择均是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的最优选择,即以自流为基本要求的地形研究在前,然后才确定支线的布置。因此,“全程自流”是必然能够保障的。
2问:“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具有可行性吗?确保所有单体工程建设难度均低于已有案例是“红旗河”设计的重要原则。总体而言,不可能完全避开地质问题,可以从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两方面进行应对。“红旗河”的研究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厚积薄发。课题组的院士、教授和博士,长期从事相关地区或相关工程的研究,具有深厚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考察和研究。因此,“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是现实可行的。
3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会导致次生盐碱化问题吗?目前,我国西北存在不同程度的因灌溉而产生的次生盐碱化问题,“红旗河”是否会产生类似问题,也是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