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间作套种垄作轮作与休耕熟制
间作与套种
间作: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图
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一般多采用2行高作物间4行矮作物叫2:4采用4:6或4:4也较多。间种比例可根据具体条件来定。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植(播种或移摘)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如图
套种作物的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也就是说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栽种后季作物,即甲还没收就把乙种下,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两季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套种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产量稳定性;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保护资源环境;缓解作物争地的矛盾。1.(厦门一检)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C,当地温高于25°C时,块茎停止生长。
山东滕州(图9-a)是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目前种植模式主要为“春薯一夏玉米一秋薯”(图9-b),其中春薯采用大棚地膜覆盖种植,秋薯采用露天种植。
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带的河北围场,也是马铃薯的重要产地。该地采用露天种植,春薯生长期为4-8月。
(1)与秋薯相比,从气候角度分析滕州春薯种植采用大棚地膜覆盖的原因。(6分)
(2)分析滕州秋薯选在8月下旬开始种植,且与玉米套种的原因。(4分)
(3)指出滕州和围场两地中春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地,并说明该地单产较高的原因。(3分)
(1)春季气温较低,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缩短生长周期,为夏玉米和秋薯的种植腾出时间;(3分)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满足马铃薯生长要求。(3分)
(2)(秋季天气较冷,)若推迟播种,难以满足秋薯的积温需求;(2分)8.9月温度较高,而高秆玉米可为马铃薯遮阳降温。(2分)
(3)围场(1分)理由:(围场)春薯的生长期较长,露天栽培昼夜温差较大,有机质沉积较多。(2分)
2.(泉州3月质检)我国茶园目前普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生态茶园的建设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
左图、右图示意我国南方某铁观音原产地的生态茶园。铁观音茶树属于喜阴植物、喜湿怕涝、好酸喜肥。茶园一般在一年中的春、夏、秋季采茶三次,受气候影响,春茶、秋茶较嫩,品质和价格比伏(夏)茶高,香椿树是喜光、深根系的落叶乔木,生长速度较快。我国南方某铁观音茶园正在开展“伏季休茶”“套种椿树”等生态恢复措施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
说明茶树间“套种椿树”对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6分)
椿树生长速度快,夏季枝叶茂密,能遮荫挡光、挡风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大气湿度、降低茶园温度)(2分);落叶等残体积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2分);根系可以保持土壤(固定土壤),雨季减缓坡面径流,减轻茶园水土流失(2分)增加花园生物多样性,优化茶园生态环境(2分)。
垄作
一、什么叫垄作
垄作法是指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
二、垄作的好处
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①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②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③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地势低洼地区,垄作可改善农田生态条件;种植薯类时因垄作的土壤含水量少于平作,有利薯块膨大。④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被风吹起的土粒落入邻近垄沟,可减少风蚀;植株基部培土较高,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⑤利于集中施肥,可节约肥料。
三、与垄作相关的地理知识
1、垄作昼夜温差大为什么会变大?
这是因为:①垄作,增大了表面积,白天受光面积大,增温快,夜间散热面积大,降温快,昼夜温差变大;②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水分和空气的数量,凡水多气少的土壤,热容量就大,增温慢,冷却也慢,温度变化小;反之,土温变化就大。垄上水分减少,昼夜温差变大。
2、畎(jiàn)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
北方抗旱耕作以蓄墒保墒为中心。最早出现的一种抗旱耕作法是畎亩法。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就叫做“上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抗旱主要体现在“上田弃亩”之中。
例1:畎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畎(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图1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1—3题。
1.图1中甲畎亩法有利于
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2.与图1甲相比,乙畎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3.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土壤D.水分
答案:1.C2.D3.D
第1题读图可知,图1甲畎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种畎亩法叫做“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对农作物抗旱保墒。第2题读图可知,甲为畎亩法的“上田弃亩”,主要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中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即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为畎亩法的“下田弃畎”,主要是在地势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充分的通风透光。第3题读图可知,畎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图甲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图乙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图示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例2:图中,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4~6题。
4.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5.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6.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答案:4.C5.A6.C
4.读图可知,该种植方式主要在我国华北地区,地势平坦,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严重,为了防止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采用农田垄作方式,是对土壤进行的改造,故选C。
5.垄作比平作有不少优点,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BC错。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A对D错。故选A。
6.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错。该地为平原地形,等高线稀疏,坡度小,B错。沿垄沟走向土壤在降水集中季节(夏季)易北流水侵蚀,C对。平原地形,土层厚,D错。故选C。
例3: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中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在田面起垄,垄面覆膜,沟内播种。下图示意“垄覆沟播”栽培方式,据此完成7~9题。
7.宁夏南部山区种植马铃薯的生长期约五个月,其播种时间是
A.2月B.4月C.6月D.8月
8.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
B.利于增强光照,提高产量
C.利于增大温差,提高品质
D.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9.南方旱地作物主要种植于垄上,与宁夏“沟播”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
答案:7.B8.A9.C
第7题,宁夏南部山区属于温带,种植马铃薯的生长期约五个月,应当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因此其生长期应为4--9月,B正确。第8题,宁夏南部山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水分蒸发,汇集雨,A正确。第9题,南方地区降水条件好,发展旱地作物需排水防涝,故C正确。
例4: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是我国土豆的重要产区,该地通过薄膜高垄侧播技术(大垄双行高密度栽培,机械播种、铺设滴灌带、覆膜、覆土、镇压联合作业),实现了马铃薯每亩增产多斤。回答下列问题。
10.固阳县高垄侧播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不正确的是
A.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B.滴灌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C.降低了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D.垄体受热面积大,地温高
11.在高垄侧播的基础上,固阳县通过选用垄顶用黑膜,垄侧用白膜,促进土豆增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垄顶黑膜吸收热量,提高土温
B.垄顶黑膜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土温
C.垄侧白膜保墒保水,增加蒸发量
D.垄侧白膜截留水分,减少水土流失
答案:10.C11.A
第10题,读材料可知,大垄双行高密度栽培并没有降低了马铃薯的种植密度。第11题,垄顶黑膜吸收热量,可以提高土温,垄侧白膜保墒保水,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坡耕地上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一种是横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垂直;一种是顺坡垄作,即垄的方向和坡向平行。据此完成1~2题。
横坡垄作
顺坡垄作
1.我国的坡耕地大多采用横坡垄作,其主要原因是
A.可充分利用坡度,提高排水效果
B.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品质量
C.便于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D.可减轻水土流失,便于保水保肥
2.下列国家的坡耕地最适合顺坡垄作的是
A.英国B.印度C.日本D.马来西亚
1.D2.A
黑龙江垦区的坡耕地多采用垄向区田(在坡耕地的垄沟中按一定距离修筑土挡,把垄沟分成许多小浅穴,如图)耕作方式。
分析垄向区田耕作在改善当地农田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该地黑土流失严重,垄沟中的小土挡能减缓地表径流,减轻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持黑土肥力;该地雨季短,旱地土壤含水量低,小浅穴利于储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轮作与休耕
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水稻轮作,这种轮作有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因为不同作物根系所处深度、吸收的土壤养分略有差别,因此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此外不同作物的病虫害也不同,因此轮作可以防治病、虫、草害。因此轮作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连作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休耕,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上,耕地进行休耕,其目的主要是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积蓄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以后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休耕的时间长短不一,有季节性休耕,也有年度休耕。
免耕,是指不翻动表土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作物残茬以保护土壤的耕作方式。免耕可以减少耕作机械多次作业而压实,保护土壤结构;地面保存的残茬可以覆盖土壤,有利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特别适合风沙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及抢农时的多熟区,目前主要在黑土区进行推广。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美国局部区域图,甲地区为美国主要农业区之一,该农业地域实行休耕和轮作制度。轮作(也称轮耕)是指在同一块土地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该区域实行强制两年轮作制,要求中间一年必须种有根瘤菌的植物,一般是豆科植物(根瘤菌能自己从大气中吸收氮元素,而不是从土壤中汲取)。乙城为美国主要城市,终年多风。奥兰多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城市,位于一沼泽地,是冬季避寒胜地,有著名的奥兰多迪士尼乐园。
(1)分析甲地实行休耕和轮作制度的生态效益。(4分)
(2)说明乙城终年多风的原因。(4分)
(3)奥兰多一部分农民将大片湿地开辟为耕地以种植蔬菜、花卉,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休耕时秸秆残茬覆盖地表,草类自然生长,降低土壤侵蚀;轮作时豆科植物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保证作物的稳产和高产。
(2)夏季,湖泊与城市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多湖陆风;冬季,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势力强大,湖面无阻挡,摩擦力小,冷气流可长驱直入。
(3)赞同。理由:该地区水热等自然条件优越;市场广阔、交通发达;可增加就业和农民收入。
不赞同。理由:该地区夏秋季节易受飓风、洪涝灾害影响;冬春季节降水少,易干旱;湿地破坏导致调蓄功能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1)题,实行轮作制度的生态效益主要从土壤侵蚀和土壤肥力两方面分析。第(2)题,多风的原因主要从热力性质、地面摩擦力两方面分析。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自圆其说即可。
2.燕麦分皮燕麦和裸燕麦两种,皮燕麦主要用做饲料和饲草,裸燕麦可粮、饲、草兼用。燕麦生长期短,喜温凉,耐低温,耐干早,抗盐碱,但燕麦连作会使燕麦田的病虫害增多,杂草蔓延,影响产量。内蒙古种植燕麦历史悠久.目前是我国裸燕麦种植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固始县—武川县—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一带被称为中国燕麦谷。近年来中国燕麦谷实行燕麦与马铃薯轮作制度,燕麦种植业与养羊业并举发展,使农业优势资源得到整合,农田生产潜力得以发挥。下图示意中国燕麦谷的主要种植区。
问题:分析燕麦与马铃薯轮作制度能够发挥农田生产潜力的主要原因。
答案:(不同的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种类、数最和比例各不相同,)燕麦与马铃薯轮作能够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燕麦和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是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年,美国大豆占中国年大豆进口量的37%。中国进口大豆之中,美国大豆进口成本是最低的,仅为元/吨,较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有元/吨的价差,较国产大豆的价差,可以达到元/吨以上。美国大豆单产普遍在斤/亩以上,在中部主产区密苏里州更是达到斤/亩,远高于中国东北的斤/亩。美国大豆种植成本为全球最低,约合元/吨。在美国大豆主产区,北部多为玉米一大豆轮作,所产作物品质优良,中部多为大豆一小麦轮作,南部多为大豆一水稻轮作,或大豆一棉花轮作。下图为美国大豆种植区分布示意图(左图)及密苏里州气温、降水资料图(右图)。
(1)说明美国北部大豆种植区采用玉米一大豆轮作的优点。
(2)指出一年内密苏里州大豆与小麦轮作的种植、收获月份。
(3)相较于美国北部与南部大豆种植区,分析密苏里州大豆单产高的自然原因。
(4)分析美国大豆种植成本低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防止土壤养分偏耗,发挥大豆根部固氮作用,保持土壤肥力;有效防止作物病虫害,保持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
(2)大豆:56月种植,9月收割;小麦:9月种植,5-6月收割。
(3)大豆生长季节热量、降水较北部丰富;整体降水量少于南部,导致光照、昼夜温差较南部强。
(4)种植、管理、收获、运输各环节专业化程度高;种植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用工量少,生产效率高;生产规模大,产量大,单位产量生产资料(能源、化肥、农药等)投入低。
熟制与复种指数
熟制这个词在初中便已经接触,它是指同一块耕地一年内收获的作物的季数,这里的作物可以是同种也可以是不同种。
复种指数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块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次数,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
所以这两个概念其实是对一件事儿的不同描述,例如一年一熟,复种指数就是%,一年两熟,复种指数就是%。
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读下图完成1~6题。
1.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体现的地理分布规律主要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B.农业结构的调整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全球气候变暖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四地复种指数差异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④河流和湖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山东的复种指数稳中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温与降水的变化B.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C.交通用地减少和土壤改良D.市场变化和技术改进
5.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复种指数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B.农业结构的调整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劳动力充足
6.造成福建复种指数偏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海陆位置C.经济发展水平D.纬度
答案:
1.A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的复种指数明显小于浙江,这是由于山东的纬度较浙江高,热量条件不如浙江,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B读图可知上海的复种指数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变暖都有利于复种指数的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能改善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扩大市场范围,但对复种指数无影响。故选B。
3.C图示四的复种指数总体呈南方高,北方低,反映纬度位置导致的热量条件的差异影响;而福建的附中指数明显低于上海和浙江,主要反映地形差异的影响,福建省山地面积大,故复种指数较低。
4.D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决定性因素,且山东省复种指数提高反映全年播种总面积提高,主要是由于耕作技术的改进,山东部分地区从二年三熟发展为一年二熟。
5.B上海复种指数不断下降,反映全年播种面积下降,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6.A福建的纬度最低,如果考虑纬度位置,福建的复种指数应该是较高的;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因素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小;福建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武夷山)、丘陵(浙闽丘陵)地区,海拔较高,热量相对不足,导致复种指数较低,故选A。
复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复种指数大,说明耕地利用率高;反之,耕地利用率低。读—年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图。回答7~13题。
7.推测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东北、东部、中部、西部
B.中部、东部、东北、西部
C.东部、中部、东北、西部
D.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8.乙地区复种指数比丙地区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粮食播种面积广
C.水热资源丰富D.农业劳动力充足
9.从复种指数推测甲地区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最可能是()
A.小麦B.水稻C.玉米D.高粱
10.影响东北和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进步B.城市化的发展C.降水增多D.耕地增加
11.6年到7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略有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台风、洪涝和旱灾严重D.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
12.中部、东部地区复种指数高于西部、东北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B.土壤肥沃C.水热丰富D.光照充足
13.东部地区复种指数呈下降趋势,会引起()
A.城市化水平上升B.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C.我国粮食产量下降D.农业抗风险能力降低
答案:
7.C读图结合所学知识,东部和中部地区水热条件好于东北和西部地区,复种指数高,所以甲乙为东部、中部地区,丙丁为东北和西部地区,A错。乙复种指数增加,甲复种指数降低,甲为东部(随着城市化推进,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越来越多,种植作物的面积越来越少),乙为中部地区,土地利益率升高,西部地区热量条件高于东北,复种指数高,所以丙为东北,丁为西部,故选C。
8.C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乙地区为中部地区,丙地区为东北地区,乙复种指数比丙高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多,水分条件好,故选C。
9.B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为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是著名的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区,水稻种植面积广,且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所以东部地区总差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故选B。
10.A耕地复种指数指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东北和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这两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不大,D错。耕地复种指数与降水增加无关,C错。城市化的发展,耕地减少,种植总面积也会减少,B错。科技进步,在耕地不变的情况下,作物种植面积增加,A对。故选A。
11.C读图6年到7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这期间我国不可能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耕地大幅下降,A错。这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不大,B错。这期间国家减免农民税收政策,鼓励农民种粮,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D错。这期间可能发生台风、洪涝和旱灾,这些灾害短期作用,导致作物种植总面积减少,复种指数减少,C对。故选C。
12.C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力、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部、东部地区复种指数高于西部、东北部地区是因为中部、东部地区的水热条件优于西部、东北部地区。
13.D东部地区复种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东部地区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低。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复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全年播种农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复种指数大,说明耕地利用率高;反之,耕地利用率低。
(1)指出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点。
(2)试分析东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3)通过增加现有耕地的复种指数来提高粮食产量,其效益比开垦荒地好。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①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时间变化)②复种指数增长地区不均衡(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最慢的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空间变化)
(2)①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②非粮产业及二三产业的发展迅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占用耕地;④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导致的农业劳动力资源短缺;⑤受地形制约,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3)①增加复种指数,能充分利用水、热、肥条件;②农田基本建设不必从头开始,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③可垦荒地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远离市场;④荒地的开发可能会带来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其计算方法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x%。复种指数的高低受当地热量、水分、自然灾害、肥料、劳动力和科技水平等条件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已成为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增加已有耕地的复种水平,其效益比开垦荒地要好。下图9~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变化。
(1)概述~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特点。
(2)推测6~7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原因。
(3)分析“增加已有耕地复种水平的效益比开垦荒地好”的原因。
(4)请你为提高我国耕地复种指数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各年份复种指数均大于%(或复种指数介于~%);呈总体上升趋势;(2分)6-7年有所下降。
(2)6年自然灾害特别严重,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受破坏,农作物灾损严重,农民耕种积极性受到挫伤。
(3)已有耕地的耕作条件较好;开垦荒地破坏植被、湿地等,易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4)发展农业科技,培育优良品种;修建农田水利工程,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行农业机械化和耕地经营规模化;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立体、生态农业
狭义的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山地丘陵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呈现出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布局的一种农业。
例如高中教材中出现的江西泰和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便是立体农业的鲜明写照。
广义的立体农业指根据各种动植物乃至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各异的特点,在同一单位面积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间,最大限度地实行种植、栽培、养殖,以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一种综合农业生产方式。
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黄淮海平面的辛店洼鱼塘-台田模式。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山东禹城辛店洼鱼塘-台田模式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一种固定的农业生产方式。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1.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2.绿洲农业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绿洲农业是灌溉农业在沙漠地区的一种形式。
3.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河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热量较充足,再加上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等因素,成为青藏地区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荒漠盆地的自然景观结构图”,回答1~2题。?
1?盆地中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B.?该地沙丘将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
C.?丙地可能找到自流井?
D.?乙地可能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1?B??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荒漠中水源丰富的地带,图中乙地位于山麓地带,可能有冰雪融水,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有地下水出露形成泉水,便于灌溉。另一方面,乙地还有沉积沙壤壤质土,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
2.?D??读图可知,甲地地势高,坡度大,位于洪积扇的顶部,且分布着大量卵砾石,荒漠化较为严?重,不适合发展畜牧业;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且图示东南部地区地势高,因此该地主要盛行西北风,沙丘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图中丙地地下水位较低,无法找到自流井;乙地地处盆地,地表下岩层为古生代沉积岩,两侧为古生代基岩,形成封闭的地质环境,可能有大量动植物遗体被掩埋,后又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石油资源。
3.材料: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浙江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浙江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
声明:数据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