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东北部六邦为何成为影响印度
打开南亚地区地图,就会发现印度版图的奇特之处,印度领土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主体部分,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绝大多数人口都位于这里;另一部分是被中国西藏、缅甸、孟加拉国包围,孤悬在外的东北部六邦,两者仅通过狭长被称为“鸡脖子”的西里古里走廊连接,西里古里走廊最窄处不过20公里左右。不夸张地讲,一旦印度失去了对西里古里走廊的控制,印度就有可能被分裂为两个乃至更多的国家。
印度东北六邦,主要是指阿萨姆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等六个邦。面积为17.85万平方公里,人口多万,与印度主流的印度教信仰不同,这里的宗教信仰杂糅,藏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民族众多,原住民长相更多的类似于东亚地区的黄种人,与印度本土相比,显得格格不入。那么,东北六邦是如何被纳入到印度版图之中呢?印度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基础是否牢固?下面就简要分析一下。
英国人多年殖民统治奠定了今日印度版图
从历史上看,印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更是一个地理名词,是一个地方的总称,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不丹和阿富汗的一部分。印度文豪泰戈尔曾经说过:“印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
历史上,印度历史就是一部被外来民族轮番征服的血泪史,除了本土的阿育王时代,印度大部分时间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统治,外来的莫卧儿王朝是英国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王朝,但他们的统治区域从来没有涉足过印度东北部六邦。在今天的东北六邦地区,曾长期存在多个独立的王国和众多的山民部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阿霍姆王国和曼尼普尔王国,这些王国所持的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与印度本土的印度语系大不相同。17世纪时期,阿霍姆王国曾数次成功地抵抗了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入侵,阻止了印度帝国染指这一地区。
事实上,即使是莫卧儿王朝统治期间,不要说是遥远的东北六邦地区,即使是在印度大陆本土,莫卧儿王朝的统治秩序和权威也是相对松散的,帝国内部存在大大小小数百个土邦。
但是,这一微妙的均衡态势被英国人的到来打破了。年1月,英国选择从印度富庶的孟加拉省下手,英国殖民者克莱武率领仅多人的武装队伍,利用孟加拉军队军官的贪婪,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了7万多人的孟加拉军队,最终于年彻底控制了孟加拉省,取得了进占印度大陆的跳板。此后,英国通过将近年的鲸吞蚕食,最终于年成功征服旁遮普,完成了征服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目标,而莫卧儿王朝皇帝已经沦落为傀儡。
东北六邦被纳入印度版图
在逐步控制印度大陆的同时,英国并没有放弃以孟加拉地区为跳板,向东方继续扩展的打算。首当其冲的就是阿萨姆王国。阿霍姆王国由从云南瑞丽迁徙而来的掸族(与中国的傣族同族)王子于13世纪建立,沿袭近年,这一王国曾一度十分强大,但是随着18世纪80年代阿萨姆王国盛极而衰并内讧不止后,东部的缅甸趁机大举西侵,年,趁阿霍姆王室内乱而将其吞并,顺带吞并了旁边的曼尼普尔王国。此时的英国人也在觊觎阿萨姆地区乃至缅甸。年,英国借口缅甸出兵进攻有争议的內夫河口地区为由,向缅甸宣战,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年,缅甸战败,被迫签订《杨达波条约》,赔款万英镑,并将阿霍姆和曼尼普尔割让给英国。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英国人先后征服了东北部剩下的几个王国和山地部落,从而控制了除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以外的整个印度东北地区。到了年印巴分治之前,英国已经在南亚地区打造出面积达到多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殖民地,英属印度也被称为“大英帝国的皇冠”。
东北部六邦
年印巴分治的时候,按照末代印度总督蒙巴顿的分治方案,印度教徒占据多数的地区划给印度,穆斯林占据人口多数的地区划给巴基斯坦,当时的巴基斯坦还包括东巴基斯坦(即今天的孟加拉国),但是对英属印度东部的阿萨姆地区进行划分时,问题就来了。因为在当时的阿萨姆地区民族繁多,宗教信仰杂糅,除了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外,还有藏传佛教、基督教等,难以按照单纯的宗教信仰来划分,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希望获得阿萨姆地区,最终在拉偏架的英国人的主持下,阿萨姆归属了印度。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阿萨姆地区远比如今的大得多。至于曼尼普尔邦,它的主要居民是黄种人,信仰藏传佛教,被英国人控制以来也一直有独立倾向,只是苦于实力不足。在英国人撤离南亚之际,年8月11日,曼尼普尔宣布独立,仅仅一个月后就在印度的压力下被迫加入印度。就此原来的英属印度东北部地区全部被印度纳入囊中。
蒙巴顿与印巴两国创立者
印巴分治
东北六邦与印度格格不入,离心力较强
尽管已经并入印度70多年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东北部六邦与印度本土格格不入,长期存在独立倾向,武装斗争持续不断,有大大小小数十只反政府武装力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是东北部各邦长期保持半独立状态,在英属印度时期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英国人来之前,这里长期保持独立或半独立状态,与周边缅甸和中国西藏的联系甚至比印度还要紧密。即使是被英国纳入了英属印度版图后,英国人也为有效统治这里犯愁。将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广大河谷地区纳入阿萨姆省进行直接管辖,允许曼尼普尔等土邦王国和山地部落实行充分的自治管理。印度独立后,虽然将东北部六邦纳入版图,但是这里远离印度本土,且交通不便,英国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印度要想做好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东北部六邦从一开始就有天然的独立倾向,多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反政府武装。
二是民族语言与印度主流差异很大。从民族构成和语言层面看,东北部六邦地区堪称“民族的大熔炉”,据不完全统计,这里至少有多个民族和多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印度是以印度教为主流宗教,印度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要么是千年以前入主印度的雅利安白种人后裔,印度军政高层人士大都来源于此。要么是皮肤黝黑的印度土著,但是,东北部六邦的主体民族是黄种人,这些民族人种的长相与印度主体民族差异很大,像曼尼普尔邦的梅泰人属于典型的黄种人,因此才有他们的祖先是千年之前来自东方的汉人的说法。语言大多属于汉藏语系,也与印度语格格不入。年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冲在印军最前面,粗暴推搡祁发宝团长的黄种人军官索巴·曼宁巴上尉就是来自于曼尼普尔邦。索巴·曼宁巴是东北部六邦人的一个极端缩影,即拼命试图融入印度主流社会,积极表现出对印度统治阶级的效忠,来换取一定程度的认可。
出生于曼尼普尔邦的索巴·曼宁巴
索巴·曼宁巴接受曼尼普尔邦首席部长的表彰
曼尼普尔人
三是经济发展迟缓,与印度本土差距很大。由于多山地、交通不便以及以采茶业等农业生产为主,印度东北部经济发展迟缓,与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等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连相对较差的印度东南部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等有明显差距,经济停滞不前,民众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改善。阿萨姆邦是东北部地区的主体邦,人口占68%,但人均收入仅有2.1万卢比,只占印度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而在印巴分治之前,阿萨姆邦的人均收入比英属印度平均水平更高。而曼尼普尔邦总面积仅仅2.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万。全邦资源匮乏,90%都是山区,经济至今都以农业与手工业为主,经济非常落后。
四是宗教信仰与印度教迥然不同,存在宗教信仰冲突。东北部六邦由于靠近缅甸和中国西藏,宗教信仰多样化,印度教在这里不占主导地位,这里更多的是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为主。如阿萨姆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等主要信奉藏传佛教,米佐拉姆邦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徒占全邦人口总数的85%),是整个印度唯一一个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邦。宗教信仰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这里是地方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特里普拉邦与孟加拉国接壤,有大量来自孟加拉国的移民,当地的土著居民与孟加拉国穆斯林移民发生多次冲突,该邦伊斯兰教已经占据多数。无独有偶,阿萨姆邦也存在类似问题。并入英属印度后,在英国官方的扶持下,大量孟加拉穆斯林涌入阿萨姆邦,引起了当地土著居民的不满,再加上阿萨姆邦主体居民并不以伊斯兰教为主,带来了激烈的宗教矛盾和种族冲突。
五是地缘格局有利于东北部六邦形成独立倾向。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印度本土与东北部地区只能通过西里古里走廊相连接,西里古里走廊长约22公里,东翼宽约33公里,西翼宽仅21公里,因其形状狭长,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鸡脖子”,西里古里走廊的东北辖区国际边界达到99%之多,这种与印度主版图地理上的隔绝,强化了该地区素有的"孤立感",更加有利于独立倾向。特别是年中印战争印度惨败之后,印度在东北部地区人民心目的形象一度崩塌,原来印度也是这么不堪一击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东北部六邦更加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摆脱印度的统治。
印度如何出招控制东北部六邦?
印度独立后,面临东北部地区的复杂局面,印度政府也是心知肚明。特别是在年中印战争惨败后,出于担心东北部地区趁机摆脱印度,印度一改之前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频频出损招试图控制东北部地区。
第一招就是拆分庞大的阿萨姆邦,实行碎片化管理,降低分裂势力实力。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东北部地区的主体就是阿萨姆邦。从年开始,为了便于管理,印度开始逐步肢解原有的阿萨姆邦,按照民族划分标准筹建新的邦,印度先是在阿萨姆邦东北部设置1.6万平方公里的那加兰邦,年设置2.2万平方公里的梅加拉亚邦,年又设置面积1万平方公里的特里普拉邦、2.1万平方公里的米佐拉姆邦和2.2万平方公里的曼尼普尔邦。就此,东北六邦的格局最终形成。原来的阿萨姆邦面积为17.85万平方公里,被肢解后的阿萨姆邦虽然仍然是东北六邦中的第一大邦,但是面积急剧缩水至7万多平方公里,独立的实力大大受损。但是,这一招是一把双刃剑,在肢解阿萨姆邦的同时,也使得各个民族有了更明确的疆域范围,激发了他们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第二招就是强化军事镇压,甚至出台政策为军队射杀当地居民大开方便之门。为了更有效地掌握印度东北部地区,除了派驻军队外,印度还在年制订只在东北六个邦适用的印度《武装部队特别权利法》,那些没有授权就射杀平民的士兵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样的举动都是为了针对东北部六邦形形色色的反政府武装力量。在整个印度东北地区,大大小小的分离组织和地下武装有多个,长期活动的有50多个。以东北部势力最强的阿萨姆邦分离主义武装为例,“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民族民主阵线”和“卡塔普尔解放组织”是阿萨姆邦三大反政府武装组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成立于年的阿萨姆联合解放战线声称要把该邦从"印度统治下解放出来",“阿萨姆民族解放阵线”与印度政府周旋几十年,波及周边多个国家,但印度政府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剿灭。他们往往在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这些邻国的边境地区,建立基地开办训练营地。一旦在印度境内遭受印度军队的清剿,就流窜到邻国的边境地区,避难休整积蓄力量,等时机一旦合适,就再次发动越境袭击。
反政府武装
第三招就是采取经济封锁压制的政策。由于担心给予东北六邦较高的经济援助,会使得他们得陇望蜀,不同于邻国采取共同富裕的作法,印度长期压制东北六邦的经济发展,也没有积极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状态,使得东北部六邦长期停留在农业为主的低层次发展水平,无法实现生活富裕,印度的本意在于在东北六邦人民困死在这里,没有时间和资金推动独立建国事业。以曼尼普尔邦为例,总面积仅仅2.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万。全邦资源匮乏,90%都是山区,经济至今都以农业与手工业为主,经济非常落后。从短期来看,这一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会使得六邦人民更加厌恶印度政府的做法,萌生出更多的分离念头。
第四招就是移民政策。印度政府认为,既然无法在短期内改变东北部六邦的离心力,那就需要慢慢地掺沙子,逐渐改变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把整个局面搅浑,进而把分裂危机消弭于无形之中。事实上,印度在对待锡金、尼泊尔等国家或地区时常常使用这一伎俩。自从年正式吞并锡金,将其设为一个邦后,印度通过几十年的移民,已经成功地使得锡金的土著居民变成了少数民族;印度也鼓励印度教徒向尼泊尔南部移民,这支被称为马迪西人的移民已经成为影响尼泊尔政局的重要力量。在东北部六邦问题上,印度一方面鼓励印度人移民,另一方面沿袭英国殖民者的做法,允许孟加拉穆斯林向东北部移民,造成外来移民与本地土著之间产生内讧,进而弱化这些邦的独立倾向。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六个邦中,这一招数已经在靠近孟加拉国的特里普拉邦产生了效果,当地土著居民的比例已经降至30%左右,外来的穆斯林移民已经成为绝对多数。同样的效果也正在面积最大的阿萨姆邦显现。大量孟加拉国穆斯林涌入阿萨姆邦,使得当地人与移民之间的宗教矛盾和土地矛盾日益凸显,这已经引起了阿萨姆人的恐慌。
结语
应该承认的是,英国殖民者给现代印度打了一个好底子,不但整合了原来一盘散沙的印度大陆,形成了以印度教为宗教纽带的现代印度国家观念和认同感,甚至还把以往印度各王朝都难以企及的东北部都纳入版图。但是,由于此前没有被印度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所征服,没有共同的历史,加之民族、种族、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要让印度东北部地区对印度产生国家、民族、文化方面的认同非常困难,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独立倾向和离心力。由于东北部地区与印度本土之间隔了一条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印度为了守住东北部六邦也是煞费苦心,频频出招,虽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强行压制,走以乱制乱的老路,从长远看却不见得好使。一旦印度失去了本土赖以与东北部地区连接的西里古里走廊控制权,印度这头大象可能会失去至少一条象鼻,还会使得让印度在东北部的战略局面更加被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