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总导演做好时

中国日报8月28日电(记者徐帆)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日前,10集纪录片《我们的脱贫故事》于8月22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该纪录片通过选取生态移民、易地搬迁、产业扶贫、驻村干部等典型样本,聚焦老区、边疆及特殊生态地区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展现出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

总导演张旭告诉《中国日报》记者,该片耗时四年,由八位导演拍摄,用见证亲历、扎根深耕的方式记录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

以下为中国日报对张旭的采访实录——

中国日报:请介绍下这部纪录片的具体拍摄情况?

张旭: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随着城市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贫困的发生率是在持续下降的,所以这部系列片的拍摄地点相对集中在中西部的部分省份,包括云南、西藏、湖北、山西、山东。

在拍摄时长上,这部系列片充分体现出纪录片的本质——时间的重量。平均每集故事的素材量都超过小时;每集故事的拍摄周期都超过两年,最长的达到了四年。

《落地生根》一集的导演柴红芳曾感慨:“四年,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都该中考了,一个大一的新生都已经毕业……”。是的,正是时间的跨度让我们看到了变化,以及变化的过程,这是纪录片最为宝贵的东西,它用时间造就。

在今天的中国,贫困隐秘在最为偏远的角落,我们的摄制组深入中国最后通公路的西藏墨脱、碧罗雪山脚下的云南福贡、太行山区的山西岢岚……从里程上,四年时间,九支摄制组,累计往返行程超过4万公里,足以绕地球一圈,但不能简单以公里数度量,还要加上海拔;也不能简单以交通工具衡量,还要算上脚力。交通不便是阻碍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也是摄制组遇到的巨大障碍,背着沉重的器材,摄制组经常需要徒步五六个小时才能达到拍摄地。

中国日报:在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旭:千言万语汇成一个词——“坚守”。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坚守、对责任的坚守和对职业的坚守。

对生活的坚守主要体现在:在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的怒族村庄,人们再穷,也会在传统的节日集资聚餐庆祝,为的是告诉出走的人,你依然有家可回;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墨脱村落,有人会背着多斤的铁炉子做彩礼,迎娶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为妻;在农耕条件落后的湖北深山,有人屡战屡败,却还是屡败屡战做自己命运的堂吉诃德……他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地方,却在用尽全力让自己保留体面和希望,这份用尽全力值得被记录被尊重。

对责任的坚守体现在:广东的援藏扶贫干部5次徒步36公里到墨脱小村,做搬迁说服工作,每一次雅鲁藏布江边最窄只有30厘米的山路上都是险象环生;做贫困户大数据统计却连打印纸都买不起的村干部王连云,面对妻子抱怨“一整年只买了一件袄,块钱”时,一脸狡黠地回应“那都是身外之物”;青年工作队队员李梅面对不理解政策而吵闹的群众,始终耐心安抚解释,此时她的丈夫,昆明东川区的扶贫干部因公殉职不过百日。在所有或大或小的困难艰辛背后,是扶贫干部对自己责任的一份坚守,这份坚守值得被记录被尊重。

对职业的坚守体现在:在怒江沙瓦村近4年的拍摄,让导演柴红芳彻底变成了一个脸上带着高原红的村里人;4次徒步涉险进村甚至被骡子踢伤并不是王小峰导演最深刻的记忆,让他事后几度泫然泪下的是在拍摄村民欢天喜地搬新家的时侯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在湖北深山,导演纵红雨最大的焦虑不是环境的艰苦,而是主人公能否坚持住脱贫的努力,一旦他中途放弃可能片子也会无疾而终;年近古稀焦波老师自称“农夫导演”,要在泥土中收获故事…….作为节目的主创,我们每个个体都没有资格载入历史,但是我们认为,我们所秉持的这种职业精神,值得被记录被尊重。

中国日报:为了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摄制组跋山涉水,抓拍到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比如在西藏墨脱县巴隆悬崖路上遭遇落石等。在制作过程中,摄制团队遭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张旭:《云中的莲花》摄制团队由3名导演和摄像组成,曾参加过汶川地震采访、纪录片《第三极》、《贺兰山》的拍摄,有较为丰富的户外拍摄经验。但是他们这一次在穿越巴隆悬崖路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从身心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第一次护送孩子回甘登乡的路上,由于日照强烈,山顶的沙石水分蒸发变得很松散,不断从山上滚落,镶嵌在崖壁中间的狭窄土路下,就是落差多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家只能一边在落石区两端放哨,一边趁着落石的间歇期快速通过。在距离最长的一段落石区,将近80米的距离,摄影师先快速通过躲在了一块大石头下,拍摄后面的孩子和援藏干部,拍到了一块石头和援藏干部擦肩而过的惊险画面,正当大家马上就全部通过落石区的时候,突然几块大的山石朝摄影师所在的位置砸了下来,这个时候人的本能反应是关闭机器,快速躲避山石,但我们的摄影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懂得拍摄纪录片往往到了最想关机的时候,恰恰是最有可能拍到精彩画面的时候,所以尽管当时画面都是剧烈抖动的,但还是记录下了大家躲避山石最真实的瞬间。

第二次拍摄村民在巴隆悬崖路抢修道路时,现场的情况也是非常惊险,村民们在已经坍塌的山路上紧张作业,每个人身上都系着保险绳,刚开始由于太危险,我们把GoPro安装在村民的安全帽上,想从第一视角拍到他们工作的惊险画面,包括我们的航拍机也是贴近崖壁,极限飞行,尽可能垂直展现工作现场。后来,摄影师没有系安全带,小心翼翼地凑到村民身边,屏住呼吸,拍摄了一组精彩的高速摄影画面,这些除了扎实的工作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更主要的是摄影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忘我的牺牲和奉献精神。

第三次多卡村搬家通过巴隆悬崖路的时候,摄制组再一次碰到沙石滚落和小型的滑坡,这一次落石的数量和规模都是最大的,但是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大家没有那么害怕了,可以静下心来拍摄村民们来来回回很多趟搬运家当。这个过程中,给摄制组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有一条小狗跟着主人不停的通过滑坡区,村民身上背着沉重的家当,小狗完全可以通过危险的滑坡区后,留在安全的区域等着主人,但是它仿佛意识到搬家的危险,不离不弃的跟着主人,颇有一种同生死共患难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同样发生在摄制组和多卡村村民、援藏扶贫干部们之间。

因为多卡村和加热萨乡没有网络信号,导演王小峰第二天跟随村民赶往安置房的途中接到家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6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