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起及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仅改变的是地貌,且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因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充分体现。
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是一片大海,约万年前,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而今还在持续升高。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示意图隆起的青藏高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青藏高原对气候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因为青藏高原的隆升一方面改变了原有大气运动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多米的高原面与周围大气之间存在热力差异。
平均海拔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夏季,海陆热力性质作用下,大陆形成热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这种来自海洋的暖湿夏季风,是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但是隆起的青藏高原的阻隔了夏季风,暖湿气流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因水汽缺乏,降水稀少,气候就变得极为干旱。
青藏高原阻挡了夏季风夏季,青藏高原对于夏季风的影响,还与地面热力性质有关。在青藏高原,夏季高原如同高耸的热源,温度是同纬度同高度最热的,对流旺盛,出现热低压,邻近地区的空气流入高原,叠加在高原东侧的季风之上,增强了邻近地区与海洋之间的气压差,加强了夏季风环流,使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更为丰富。
夏季青藏高原成为热源夏季青藏高原盛行上升气流夏季青藏高原形成低压区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使南面的印度次大陆免于遭受冬季寒潮袭击。但是南下的冷空气被迫在高原东侧向南倾泄,导致寒潮侵袭我国东部的范围偏南。
青藏高原阻挡冬季风同样在热力差异下,冬季,高原又比周围同纬度同海拔大气温度低,是冷源,形成高压,风从高原吹向周围。吹向东部的偏北风与来自高纬的冬季风重合,增强了原有冬季风的势力,使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更大。
冬季青藏高原盛行下沉气流冬季青藏高原形成高压青藏高原除了影响我国东部的冬,夏季风,还干扰了北半球西风带。
青藏高原将西风带分成南北两支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底层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巴基斯坦地区)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
江南的暖冬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多雾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超过米的高海拔,使得本区也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加以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积累和保持,所以,即使是夏季,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也很低,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总之,青藏高原的存在,使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总体构成了我国西北干旱、东部湿润、青藏高原寒冷三大自然区的地理环境格局。
我国三大自然分区其次,青藏高原影响着河湖的特征。夏半年,夏季风季风影响着着高原东南部、南部,使高原东南部边缘降水丰富,高原内部则形成雨影区,十分干旱。湿润的东南部和南部成为亚洲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均发源与此处。也因此青藏高原有亚洲水塔之称。
亚洲水塔因海拔高,常年气温低,青藏高原的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出现,在高山上形成积雪冰川。因此,青藏的河流主要是以冰雪融水增加河流水的补给。
高原冰雪是水体主要存在形式随着高原的不断隆升,高原内部变得冷干,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河流水位、湖泊的湖面会发生一系列的升降变化,而若干湖泊又向盐湖演变,外流水系也逐渐转变为内流水系。
高原内部水循环青藏高原多样的气候第三,青藏高原的隆起,使该区域物种呈现多样。高海拔的垂直差异性,使高原地区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等多种多样的气候。多样的气候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和生态多样性。
多样的生物类型然而,高寒的气候使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生物多样性受到日益加重的威胁。
总而言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改变地貌,而且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因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充分体现。
青藏高原实景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