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传说与科学的奇妙重叠
《冈仁波齐》唐卡,佚名,
18世纪,?私人收藏
唐古特言冈底斯者
犹言众山水之根
与释典之言相合
圣言煌煌
始知宇内众山水皆导源于冈底斯山
自是而载籍所传,或有或无
皆可按图以辨猜与,盛已!
——
《大清一统志》
冈底斯山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并与平行,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公里,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北纬34°15′,东经78°20′),东延伸至纳木措西南(约北纬29°20′,东经89°10′),东接念青唐古拉山。
《KAILASH》封面,未详,,?佛教建筑
冈底斯山脉是众多大河发源地。山脉北峰流出的森格藏布(狮泉河)是印度河正源;西面朗钦藏布(象泉河)是印度萨特累季河;源于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间的达却藏布(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印度部分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南面喜马拉雅山的马甲藏布(孔雀河)是恒河的支流格拉河。
在藏地传统典籍记载中,“冈底斯”常特指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冈底斯山脉次高峰的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匆匆摄,
在蒙昧初开的原始苯教时代,尽管地不同俗、域不共神,但却有着共同的宗教载体,那就是拉(??)、年(???)、鲁(???)的三界宇宙观,而作为三界宇宙的核心,冈仁波齐成为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仰实体。因此在原始苯教的认知里,外形如水晶石的冈仁波齐就像十字形金刚杵,根脉下延至鲁界,山峰直刺神界之域,贯通宇宙三界。
《苯教雍仲》唐卡,佚名,
19世纪,?私人收藏
《冈仁波齐》局部·河源,
佚名,18世纪,?私人收藏
或许是三界宇宙空旷无边、上界诸神虚无缥缈,世人内心尤其需要一个实际偶像的慰藉,再加上白牦牛从冈仁波齐降临人间的缘故,现实中的冈底斯山更能吸引这块土地上善男信女们。象雄乃至周边的吐蕃、孙波、泥婆罗、天竺、迦湿弥罗整个喜马拉雅的信众开始汇聚朝拜冈仁波齐,寻找由此登临天街的穆塔(??????)和神牛的足迹。
这样经过无尽岁月之后,冈仁波齐成为苯教上师的悟道圣境。除了少数几位有幸青史留名的宗师以外,数不清的无名隐士在这座神山上苦苦冥想、探索着人生的真谛,三十七处相聚之地(???????)、二十七个圣境(????????)、八大葬场……以及络绎不绝的香客队伍,对冈仁波齐的信仰恍如历史长河本身,一眼望不到尾。
《玛哈嘎拉》唐卡局部·牦牛,佚名,
18世纪,?RubinMuseumofArt
《世俗之神》,佚名,18世纪,
?JohnKarinaStewart
天竺梵僧东来雪域,苯教开始被斥责为只有杀生祭祀、血腥仪轨的蛮夷之教之后,苯教师们开始了自己胜乐世界——达瑟俄摩隆仁(???????????????????????)的建构。俄是没有轮回,摩是如愿以偿,隆是辛饶的授记,仁是永恒的慈悲,位于妙乐世界中西的雍仲九层山拔地而起,四条大河在此流向世界。
从此,冈仁波齐不仅在远古成为神牛下界的地方,后世又因雍仲九层山的存在为无数苯教师们所神往。他们虔诚地认为,朝拜和转神山可以得到神的保护,并从神那里传承勇气和力量。
《冈仁波齐》局部·转山者,
佚名,18世纪,?私人收藏
《朝圣》,匆匆摄,
在佛教经典中,冈底斯山又被视为世界核心的须弥山,由金、银、琉璃、玻瓈、四宝组成。作为佛教神祗之一的帝释天就居住在须弥山顶的仞利天,常常与其他诸天共同在善见城商讨天下的善恶诸事。也有佛典认为冈仁波齐是十六罗汉中的出支罗汉的道场。
明《法界安利图》,佚名,未详,?CBETA
密教经典记载,在斗诤时期,四神、四寻香神占据了瞻部洲的空行八处,四夜叉、四罗刹占据了冈底斯山的地政八处,四鲁和四阿修罗占据了地下八处,四人非人和四魔女占据了二十四圣境和八葬场。他们纷纷邀请大威德神曲供奉,但他并未赴邀,而是以二十四具石制阳器相赠。
因众鬼神以杀生祭祀大威德之阳器,上述诸地方的生灵由此变得更为凶恶、贪婪、仇怨,冈仁波齐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居于色究竟天的金刚持佛发大慈悲心,以威猛之相降伏二十四圣境之鬼神,加持胜乐佛前往,以二十四个胜乐佛像取代阳器,冈仁波齐从此成为胜乐佛胜境。
《胜乐金刚》唐卡,佚名,
18世纪,?私人收藏
《胜乐金刚》唐卡,佚名,
19世纪,?私人收藏
从此无数以胜乐金刚为本尊的噶举派宗师在冈仁波齐山脚苦修得道,其中尤其以米拉日巴与苯教师那若本琼(????????????)兄妹斗法故事广为人知。苯教师认为冈仁波齐为苯教神山,米拉日巴认为冈仁波齐是佛陀预言过的神山,尤其是玛尔巴上师为他指定的神山,两人经过跨湖、搬山等种种斗法,后以苯教师败北告终。正如《米拉日巴传》所记载的:
众山之主冈底斯,我是云游瑜伽师,
苯波教法来比试,在此一决胜与败,
神圣教法立此地,神幻之力技中现,
由此掌控冈底斯,从此此地弘佛法,
此乃佛主之恩泽,祈祷供养智慧天。
《米拉日巴传记图》唐卡,佚名,
18世纪,?RubinMuseumofArt
《米拉日巴传记图》唐卡局部·斗法,佚名,
18世纪,?RubinMuseumofArt
在米拉日巴之后,他的门徒冈波巴曾建议止贡·玖丹贡布和林热巴派遣门徒前往冈仁波齐静修,较出名的如林热巴门徒嘉热巴(????????)。他常年在冈底斯山中苦修,熟悉山中的每一处圣境,继承了噶举派主修冈底斯山的传统。此后他的门徒郭仓哇(?????????)在山下苦修,开辟了转山之路。止贡·玖丹贡布同样连续派遣了三批门徒前往冈仁波齐苦修,这就是噶举派历史上的三次遣修(???????????),传说他们中的许多人苦修得道弘化而去。
米拉日巴斗法处裂石,佚名,
,?佛教建筑
如上文所说,冈仁波齐长期以来就是诸多宗教的世界核心,那么它“天下之中”的地位又是什么时候得到世俗意义上的认可呢?接上期所说,楚儿沁藏布赴藏测绘的工作目标中,康熙帝专门嘱托的一个重要任务,即探访天下江河的源头,据康熙朝《平定准噶尔方略》记载:
圣祖仁皇帝五十六年,诏遣僧人楚儿沁藏布喇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遍历西海、藏地所在,量测星野,图画地形,于江河诸水无不尽得其源。
嘉庆《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黄千人绘,
,?LibraryofCongress
嘉庆《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局部,
黄千人绘,,?LibraryofCongress
说明楚儿沁藏布等人除了对藏地全域进行了地理测绘外,还完成了出发前预定的寻找天下江河源头的目标。后来康熙帝还曾经组织朝廷官员对楚儿沁藏布等人从藏地所带回的测绘成果进行专门研究,在他们的发现中,冈底斯山(即冈仁波齐峰)正是当时的天下之中,是天下江河的源头。
康熙《皇舆全览图》15《冈底斯阿林图》,
雷孝思等绘,,?LibraryofCongress
如据《皇舆西域图志·西域山脉图说》记载:
大地群山之脉,自西而东……按其统宗起脉之处,在藏地至西鄙之冈底斯山,直陕西西宁西南五千五百九十余里,地势由西南徼外以渐而高,至此为至。本朝康熙五十六年谴使测量,以此处为天下之脊,众山之脉,皆发于是。
《西域图志》卷二《西域山脉图》上,
傅恒等纂,,?中国国家图书馆
《西域图志》卷二《西域山脉图》下,
傅恒等纂,,?中国国家图书馆
楚儿沁藏布等人测绘成果直接影响了当时清廷的地理认知,同时也是冈仁波齐进入清朝地理认知体系的起源。从此以后冈仁波齐作为天下之中、江河之源的地位从官方意义上被正式承认,康熙帝为此专门下发上谕:
(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十八)辛巳,谕大学士、学士、九卿等:……遣使臣至昆仑、西番等处,凡大江、黄河、黑水、金沙、澜沧诸水发源之地,皆目击详求,载入舆图。今大兵得藏,边外诸番,悉心归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图,其山川名号,番汉异同,当于此时,考证明核,庶可传信于后……唐古特称冈底斯者,尤云众山水之根,与释典之言相合……
布达拉宫康熙帝长生禄位牌,
《清史图典III》,,?紫禁城出版社
康熙帝的这段上谕后来被收入《圣祖仁皇帝圣训》,从而广为流传,对后世地理观念的转变产生了广泛而直接的影响,这在清代的地理著作中能够看到大量相关的记载,清末学者魏源还为此专门写过《冈底斯山考》进行研究:
齐召南《水道提纲》:山脉自冈底斯山蜿蜒而东,至此为诸山祖,其西麓为雅尔嘉藏布河,西流入喀齐国。
戴震《水地记》:今番语呼冈底斯者,译言群山水根也,值西宁府西南五千五百余里。
乾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傅恒等纂,
,?故宫博物院
《冈底斯山考》书影,魏源著,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时至今日,冈仁波齐作为各大宗教传说中的世界中心,每年都有无数信众前往朝圣、参拜,寻找神灵的启迪与内心的平静。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以睿智和聪慧著称的康熙皇帝却也曾为冈仁波齐“天下之中”的地位颁下煌煌圣谕。从虚无缥缈的神灵传说到不容置疑的天子钦命,在其背后到底是信仰的浸润还是科学的论证?真相早已经迷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康熙晚年颂佛唐卡,佚名,
未详,?故宫博物院
为更好的宣传喜马拉雅文化
本篇图文转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