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广西日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工程”“工程”之后的国家战略。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应用经济学与现代服务业”成为教育部“部省合建”一流学科群。

教育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广西大学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印发了《广西大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广西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部区合建”广西大学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广西大学牢牢把握机遇,学校第九次党代会制定了“百年目标,三步实施”线路图,大力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改革活校、开放兴校、环境美校、依法治校方略,先后将“聚英才、得国奖、添平台、美校园”和“学科升档、学位升博、学园升级、学校升位”,作为“三步实施”的前两步标杆性任务,推进系列改革举措和攻坚行动,带动了全面发展。

年9月,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任组长,有关院士、著名教育专家、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情况进行了评议。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校建设工作推进扎实有力,目标任务符合度和达成度高,综合改革关键环节得到突破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五个翻番’和‘六个显著’,多个学科领域产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脱贫攻坚等方面贡献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显示度等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整体水平进入中西部同级同类大学一流行列。”年在国际著名评估机构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大学”评价中居全国综合类高校第43位,居西部高校第15位。

1突出办学特色优势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广西大学坚持内涵式发展导向,聚焦“亚热带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与繁荣”四大特色,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调减至37个,本科招生专业缩减至67个,着力搭建“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区域特色”三层学科横梁,树牢“工科登峰、农科闯关、理科崛起、文科振兴、医科兴建”五大学科支柱。

年一举斩获博士点9个,新增数为全国并列第二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从8个增至17个,一级学科实力显著增强。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由年的3个增加到目前的5个,ESI论文总被引频次在全球机构的排名提升了位。

对接国家战略,先后设立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中国边疆经济研究院等省部级学术平台,引进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大力培养面向东盟合作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根据国家战略、学科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广西大学布局发展脑与智能科学、海洋药物、精密加工、机器人、高性能电机、蓝色能源、边疆经济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兴交叉学科方向。推动传统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甘蔗糖业全产业链、南海珊瑚礁、国别与东盟区域研究交叉学科群。

2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五有”领军型人才

广西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培养新时代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攻坚,实行教学督导评价全覆盖,构建课程改革、网络思政、环境育人为一体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使学生从“轻松混”向“拼命学”转变。

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年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成为全国50所获此荣誉的高校之一。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项,年获得“挑战杯”全国一等奖,荣获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年以来累计培养3.86万名毕业生,近60%选择留在广西发展。年,广西大学首次招新生超过1.1万人,其中约2/3来自广西。19个专业和6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年研究生招生数量是年的1.5倍,在校生研本比从0.29:1提高至0.44:1。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广西大学不断探索人事制度改革新模式,分类设置教师岗位,推进机构编制改革、职能优化调整,实行职级制和扁平化管理,全校机构总数减少11个,职能部门岗位总数减少一半。改革教师队伍聘用体系,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破除“五唯”,建立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体系激励教师发展。严格考核,建立考核不合格和非升即走退出机制,形成“跳起来摸高”的竞争机制和氛围。

年以来,学校引进和培养“国字号”杰出人才37人,目前总数达到53人,是“双一流”建设前的近3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年的53.9%提高到目前的70.3%,专职实验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由年的64.2%提高到目前的73.5%。

4服务国家战略增强创新能力

五年来,广西大学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产出原创性、高水平的代表性科研成果。高水平科研平台数量增加,新增1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由2个增加到3个,部级科研平台由3个增加到8个,省区级科研平台由18个增加到25个。学校基础研究能力、应用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数量、SCI论文发表数量、ESI高被引论文数量比年翻番。一批咨询建议获得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批示。

年以来,广西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5项,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打破了广西8年、学校10年未获第一完成单位国家奖的局面。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数,发表SCI论文篇数分别是年的1.6倍、2.6倍。年科研到校经费、专利转让所得经费分别是年的2.6倍、3.7倍。

郑皆连院士带领团队研制出拱桥制造的系列新构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法,近年来三次突破世界拱桥跨径纪录,不断擦亮我国“拱桥强国”名片,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成为与钟南山院士等一同获奖的全国10个团队之一;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获29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每届仅评出2人)。他主导建设的合江长江一桥包揽了中国土木工程建设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詹天佑奖”和世界桥梁大会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被美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称为“世界拱桥发展里程碑”。正在指导建设的天峨龙滩特大桥采用米跨径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方案,建成后将使世界混凝土拱桥的最大跨径由目前的米(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大幅提高到米。作为国务院川藏铁路咨询委员会的两位桥梁专家之一,郑皆连院士带领团队攻克了高原高寒条件下的系列难题,为顺利建设世界最大跨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雅鲁藏布江藏木特大桥作出重大贡献。

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加强。王双飞教授团队解决了我国清洁化造纸和废水治理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在绿色造纸及有机废水治理领域打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迄今唯一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其成果在国内外多家企业广泛使用推广。陈保善教授团队成功育成“亩产吨糖”系列甘蔗新品系在蔗区推广种植,研发建成全球首条甘蔗混合汁膜法澄清绿色制糖生产线,服务广西甘蔗糖业转型升级。沈培康教授团队实现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和工程化新应用,实现了国内粉体石墨烯商业化批量生产和在公路建造工程应用。

5提升育人环境构建一流支撑保障体系

广西大学规划和调整了校园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建成一批弥补办学功能和提升校园文化育人能力的标志性工程。五年来,竣工投入使用土木工程大型结构研究平台实验室、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大楼、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大楼、国际学院大楼共1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共18万平方米的土木大楼、农科大楼、理工实验大楼、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楼,建成后将大幅度改善各学科的发展空间。大力提升实验研究装备水平,建设分析测试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大型工程试验场、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脑与智能研究中心、海洋能源实验室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公共实验平台和20个本科教学公共实验室及专业实验室。近1.8万亩的农科新城建设正在按照“一城、三区、四基地”的目标推进。

打造一流校园文化氛围。完成了供配电、道路、天然气、停车场、体育场馆、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把13个荷塘的污染水体治理成宜学宜游的荷塘美景,结束学生宿舍没有空调的历史。建起了宏伟的艺术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史馆、科技馆、图书馆二期,各学院设立了陈列馆(室)。雕塑园中上百尊雕塑精品荟萃了全国八大美术学院一流教授的精湛艺术,承载了90多年校史的厚重文化。劝学岛通过古色古香的知行书院、孔子授业雕塑和劝学励志的历代圣贤的书法手迹石刻,营造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环境。

(文由广西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