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并非两个亚
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的小熊猫,通常以可爱而著称。其一身红褐色的皮毛也被当地人称为“红熊猫”或是“火狐狸”。年,当时的科学家基于小熊猫形态差异,把仅存于亚洲的小熊猫分为两个亚种:喜马拉雅亚种和中华亚种。
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小熊猫亚种或物种划分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主要问题在于:一是传统的形态划分特征在地理分布上不完全一致;二是关于小熊猫亚种或物种从古至今的演化历史尚不清楚;最重要的是缺乏遗传学证据的支持。
年2月底,中国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的团队,根据小熊猫的形态差异以及地理分布不同,尤其是根据遗传学的证据,认为小熊猫的喜马拉雅亚种和中华亚种这两个亚种应该提升为喜马拉雅小熊猫与中华小熊猫两个物种。
该研究成果全面提供了小熊猫两个物种分化的遗传学证据,科学厘清了长期存在的亚种或物种划分的争议。
01传统:小熊猫分喜马拉雅与中华两种亚种,怒江是其分化的地理边界
小熊猫长相可爱,由于两者长相相似,过去普遍认为是同一物种。一直以来,科学家主要根据形态(比如外形与颜色)划分特征在地理分布上,将小熊猫区分为两个亚种:
中华小熊猫一种是中华小熊猫亚种,它们的脸偏红一些,尾巴白环十分明显,一般分布在怒江以东,生活在中国的四川、云南与缅甸等地。
喜玛拉雅小熊猫另外一种叫喜玛拉雅小熊猫亚种,它的脸偏白、尾巴白环较不明显,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周边的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地区。
但是,传统的形态划分特征以怒江为两个亚种的地理分界线的区分是不科学的,在地理分布上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有一些喜玛拉雅小熊猫亚种的长相与中华小熊猫亚种基本上没有多大差别。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怒江为两个亚种的地理分界线的区分是不科学的。那么,到底哪里才是两个亚种的地理分界线呢?
魏辅文院士团队分析发现,雅鲁藏布江最可能是两个物种分化的地理边界,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怒江,这也解释了之前发现的“传统的形态划分特征在地理分布上不完全一致”现象。
02如今: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遗传差异极大,是两个不同物种
魏辅文院士团队在美国科学期刊《ScienceAdvances》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他们发现了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两者间有非常明显的遗传差异,也就是说两者并非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而是两个物种。
魏辅文研究团队利用种群基因组学方法,首先,对来自小熊猫两个物种的7个地理种群的65只野生小熊猫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次,还组装了49只小熊猫的线粒体基因组,最后,对49只雄性小熊猫进行Y染色体SNP变异分型。
基于上述三种标记的分析结果均发现,发现了中华小熊猫和喜玛拉雅小熊猫的遗传差异极大,且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和Y染色体SNP单倍型均无共享,这些结果显著支持小熊猫可划分为两个系统发生种,即喜马拉雅小熊猫和中华小熊猫。
03演变:地理变迁和地势阻挡的关系,25万年前两个物种就开始不同演化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魏辅文研究团队发现两种小熊猫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历史,其中中华小熊猫经历了2次种群瓶颈和1次明显的种群扩张,而喜马拉雅小熊猫则经历了3次种群瓶颈和1次很小的种群扩张。
在更新世倒数第二个冰期,中华小熊猫与喜马拉雅小熊猫两个物种在遭遇严重种群瓶颈后,开始发生分化。
之后东喜马拉雅-高黎贡遗传种群分化出来,最后四川邛崃遗传种群同小相岭-凉山遗传种群发生分化。
可见,由于地理变迁和地势阻挡的关系,在25万年前,两个物种就开始不同的演化。
结语:要像大熊猫一样保护喜马拉雅小熊猫
如今,在环境变迁、栖地被破坏、盗猎等各种情况下,小熊猫被国际保护组织列为濒危动物,全球野生总数量加起来不到1万只。在中国,两种小熊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数量只有约只。由于喜马拉雅小熊猫具有最低的遗传多样性,最高的连锁不平衡及较高的有害遗传变异负荷,目前野生数量估计不到只,这就需要我们对喜马拉雅小熊猫提升保护等级,要像大熊猫一样保护喜马拉雅小熊猫。
雪灵谷动物实验室/出品参考资料:自然杂志、科学通报杂志、通讯生物学、中国科学报、中国动物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