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柴达木盆地变成一个大湖,会有什么影响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需要从柴达木盆地所处的地理环境说起。

众所周知,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既有雄伟的高原和高耸的山地,也有起伏的山岭和低缓的丘陵,还有地势平缓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和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低平的盆地,陆地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这5种地形类型。

就盆地而言,主要分布在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上,按照面积排名主要有四大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约40万平方公里)、准噶尔盆地(约30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约26.5万平方公里)和四川盆地(约26万平方公里)。

从我国四大盆地所处的具体位置来看,面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别位于我国新疆的南疆和北疆,也就是所说的“三山夹两盆”。柴达木盆地处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的西北部,主体部分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内,而四川盆地则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莹山、大巴山环绕而成,基本上囊括了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市西部。

作为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主要被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等山脉环抱封闭,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和典型的高原型盆地,它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属于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

实际上在地质历史上,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的广阔区域曾经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猛烈撞击作用下,青藏高原逐渐隆起,使得高原以北的区域形成巨大的内陆湖,后又受高原的阻挡降雨持续减少和剧烈的蒸发作用,柴达木盆地最终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盐盆,拥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学元素。

假如柴达木盆地变成一个大湖,在笔者看来虽然我们失去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钾肥等资源的开采基地,但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形成一个面积巨大的湖泊其利要远远大于弊,其所带来的生态效应不可估量。

我们都知道,北美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也就是五大湖,它由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组成,总面积约为24.万平方公里,总库容大约比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小亿立方米。并且在日本的西北有一个海域叫日本海。由于五大湖和日本海分别冬季风的下风向,当冬季极地气团南下经过五大湖湖面或冬季的西北风经过日本海时,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交汇从而形成丰富的降雪,因此冬季的美国和日本往往暴雪天气较多。

北美五大湖地图

而我国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由于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再加上青藏高原和众多山脉的阻挡,常年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荒漠、半荒漠区域广布。如果这时候柴达木盆地能够变成一个大湖,总面积为26.5万平方公里,其“大湖效应”有望比北美的五大湖要更强,届时我国西北将会出现规模不小的绿洲。

不过,俗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国西北地区之所以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归根结底是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没有水的滋润土地自然就被沙化。

那么要想使柴达木盆地变成一个大湖,去哪里找水源呢?很显然,从长江、黄河调水不太实际,毕竟长江和黄河还承担了中下游广大区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所谓的海水西调(从渤海引水到西北)也不太靠谱。唯有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深入和藏水入疆(或藏水入青)这两个方面考虑较为稳妥,凿开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形成一个巨大的“口子”使得西南暖湿气流能够深入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地形的阻挡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同时积极开展雅鲁藏布江的引水工程建设,将丰富的水资源调往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湖”。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