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拔最高的土豆,黄轩买了七吨半
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
其中,定日县有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市内自然气候恶劣,年降水量偏小、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有着典型的高原气候。
“艾玛土豆”产自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岗乡,艾玛岗乡位于雅江中部流域,雅江北岸的宽谷地和冲击扇上,地势平缓,平均海拔在米左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土壤条件是理想的土豆种植区。
因为对青藏高原“高冷”的固有印象,在外界的印象中,能叫得上名字的西藏农作物大概只有青稞,其实土豆是可以在青藏高原种植的,而且这种作物本身就是一种“高原植物”
据考证,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年到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土豆的地方,这里的海拔高度和艾玛乡几乎一样。
在艾玛藏语中,土豆叫“加卓”或“加卓玛”,在西藏则通称为“雪果”。艾玛乡种植土豆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据《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在民主改革时期,土豆是当地的农作物之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当地人说,在艾玛扩大土豆种植面积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艾玛乡种植土豆的土壤与内地的黏土不同,这里是雅鲁藏布江冲积扇行成的砂质土壤,也是珠峰脚下难得的一片平地。另外,这里光照好,温差大;在种植上,也是无农药、有机肥、纯天然;所以土豆的淀粉、糖、维生素含量均较高。
土豆是舶来品,在历史上对全球人类增长产生过决定性影响。关于中国引进马铃薯的确切时间,今已无从考证。
较早有关马铃薯的记载出现在明朝末年,如《长安客话》记载:“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这本书的作者蒋一葵是万历朝的进士,《长安客话》是他在京任职期间,走访北京古迹、形胜与奇事等撰成,因而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无独有偶,万历朝另一文人徐渭也有五律诗《土豆》一首:“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蜀国叶蹲鸱。配茗人犹未,随羞箸似知。娇颦非不赏,憔悴浣纱时。”
徐渭一生辗转南北,见闻广博,却为土豆作咏,将其视作上等美食,足以说明马铃薯在万历年间仍属于难得一见的稀罕之物。
自乾隆初年始,户口管理日益放松,农民得以自由迁徙,大规模的移民垦殖活动兴起。伴随着移民迁徙的步伐,马铃薯的薯种及种植技艺流传得更远,就连相对偏远的西南、西北地区及陕南高原也开始尝试栽种。
所幸,马铃薯的表现并未令人失望,它不但很快适应了复杂的自然环境,而且产量颇高,远超一般高原作物。
按汉中知县严如煜所称,嘉庆年间,单株马铃薯普遍可结实十数、数十颗,哪怕是一块贫瘠的沟地,也往往能产出十数石马铃薯。考虑到当时的种植条件和技术,这已是相当惊人的数字。
在中国人口史上,清代康雍乾时期曾出现过人口激增的现象,土豆、甘薯等美洲作物引入中国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南木林县开始把土豆作为县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开发,而种植条件较好的艾玛乡则成为开发点。
南木林县为保证“艾玛土豆”的品质,要求当地种植户必须坚持“有机种植”,相比同类产品投入成本高、产量低。加之销售渠道一直比较狭窄,始终局限周边县市,因此群众增收一直不甚明显。
现在正是艾玛土豆的采收季,为了帮助当地藏民卖土豆,黄轩来到了艾玛乡,他直接宣布下单1斤,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及粉丝。
同时,就在直播过程当中,还有人不断拨打土豆订购热线,其中最大一笔订单来自北京,对方表示希望能在年末替职工购买斤土豆。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农业净土”,当地藏民在辛苦耕耘。希望通过黄轩这次宣传,艾玛土豆能真正“名扬天下”。
柴门方物,由三只中国农业的看门狗创办,他们分别叫大柴、二哈和三多。
我们的目标是:向城里人敞开中国农业的大门。
本文作者
三多
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