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印度后,雅利安人干了些什么

(点击查看上文: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吗?)

在早期吠陀时代,原来以游牧为主的雅利安人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过上了定居生活。

但是,雅利安人并不熟悉城市生活,不仅对所征服的城市不感兴趣,而且缺乏管理城市的能力,因此在作战取胜后,他们几乎完全放弃了那些城市。

在吠陀时代的大部分时期里,他们是以村落而不是以城市为单位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住所都是用木材和其他易腐烂的材料建成。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印度吠陀时代保留下来的可供考古的实物资料极为少见,直到现在也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吠陀时代的末期,雅利安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才有所改变,城市开始有所发展。

在印度河流域站稳脚跟后,从公元前12-11世纪开始,雅利安人开始向东方的恒河流域扩展。

恒河才是今天印度人民的母亲河(圣河),也是印度的第一大河。在南亚次大陆,它的长度仅次于印度河。该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全长约公里(一说为公里),在孟加拉国境内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恒河在入海之前,接纳了另一条大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我国称为雅鲁藏布江),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恒河三角洲。

恒河支流众多,其中最大的一条叫朱木拿河,今天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就位于朱木拿河畔。朱木拿河与恒河之间的地区是古代印度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恒河流域本身属于亚热带,纬度较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又挡住了南下的冷空气,因此终年气温较高。每年夏季,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在遥远的古代,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

吠陀时代的恒河流域并不是无人居住的蛮荒之地,有一些原始部落已经生活在这些茂密的森林中。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就是印度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

这些原始的森林部落由于居住分散,文化落后,难以对雅利安人的入侵作出有效的抵抗,很多都被雅利安人征服了。

雅利安人向恒河流域进军的路线,最初可能是沿着恒河以北、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丘陵地带前进——这里的森林较为稀疏——然后才向河流附近森林密布的地区开进。

从这一时期的吠陀文献中提到的部落分布来看,绝大多数位于恒河以北,恒河以南的非常少。

雅利安人向恒河流域的扩张持续好几个世纪。

即便这样,雅利安人的领地仍然比较有限,在未被开发的森林地区,仍然生活着一些原始的部落居民;即便是雅利安定居点周围也有许多非雅利安人的部落存在——雅利安人将这些人称之为“尼沙德”。

吠陀文献中记载了一些尼沙德部落的名称:安陀罗人、奔那人、穆蒂巴人、普林陀人、沙巴拉人,等等。

但是,雅利安人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到公元前6世纪末,也就是吠陀时代的末期,他们已经向东渗透到了孟加拉地区;向南跨过恒河,到达了印度南北方的分界线——温迪亚山脉,活动区域大大扩展。

温迪亚山脉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把次大陆南方的德干高原和北方的恒河、印度河流域隔离开,同时也阻挡住了雅利安人继续南下的步伐,从而为达罗毗荼人留下了一块生存之地。

在今天的印度,当世人的目光都被其每年6%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和成千上万的IT精英吸引时,殊不知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都位于印度的南方(如班加罗尔、海德拉巴),他们的创造者也主要是未被雅利安人赶尽杀绝的有色人种达罗毗荼人的后裔。

目前,达罗毗荼人约占印度全部人口的22%,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诸邦。

不过,雅利安人并非没有试图染指这片土地,达罗毗荼人对雅利安人得寸进尺的入侵进行了坚决抵抗甚至反攻。

在印度著名史诗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这二部史诗,后面将专门介绍)中说,在印度的南方栖息着曾经与吠陀英雄战斗过的野兽和恶魔。看来,双方曾经发生过接触,甚至是激烈的战斗,但雅利安人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

有学者认为,在《罗摩衍那》中提到的魔王罗波那所在的楞伽岛可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事实上,除了温迪亚山脉东西两端近海的平原经常遭到侵扰外,印度南方其他地区一直未被雅利安人有效控制。

雅利安人的语言也从未在印度南方真正流行,至今印度南方人所说的四种主要语言都不是印欧语,而是属于达罗毗荼语系。

雅利安人进军恒河流域的过程,也是人类和森林争夺地盘的过程。

他们最初对付森林的方法是火烧,直到学会了使用铁器。铁器的出现,大大加快了雅利安人开发森林和开垦荒地的进程。

在这里,雅利安人还学会了种植水稻,棉花和甘蔗的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少量城镇,但规模都很小,远不能和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哈拉帕相比。

在雅利安人扩张的过程中,战争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这些战争,并不局限于雅利安人和当地土著之间,在雅利安人内部各个部落之间也经常发生。

经过不断的战争,有的部落逐渐衰落甚至消亡了,有的部落则越来越强大,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多。

据传,当时雅利安人最强大的一个部落位于恒河中游,名字叫婆罗多。

婆罗多对印度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南亚次大陆”这个现代地理学概念诞生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婆罗多就是这片区域的代名词,好像整个次大陆都婆罗多的领土。今天印度的梵文名称就是婆罗多。

其实,婆罗多只是印度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众多部落中的一个。

但是,这个部落太强大了,在《梨俱吠陀》中记载了一场由10个部落联合起来对付婆罗多部落的战争。

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主要内容就是婆罗多内部的二个分支——俱卢族和般度族为争夺王位进行的一系列争斗。

频繁的战争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雅利安社会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战争本身导致战俘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战俘大都成了战胜方的奴隶。随着战争的进展,被征服的地区也越来越多,由战俘转化成的奴隶数量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从社会生产中脱离出来。这部分人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雅利安人的部落首领和宗教祭司,战俘和被征服居民也首先归他们支配。

就这样,雅利安人的社会组织逐渐从部落制转化成了奴隶制国家。部落首领成了国王,国王建立了职业军队,任命了高级官吏,村社头人成了基层官吏和国王的收税人。

雅利安人最早的国家就这样产生了。

产生的时间可能是在后期吠陀时代的公元前9-8世纪。

这也可能是南亚次大陆最早的国家。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到了印度,才知道什么是阶层固化!》。

(图片来自网络)

厚生堂主已发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