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警告2060年前后或迎来冰川产

11月4日,姚檀栋院士在做主旨发言,指出“亚洲水塔”的变化给丝绸之路环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挑战。(中科院声像中心供图王强摄)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屈婷袁全)小于2平方公里的小冰川会消失、下游地区的大河径流减少……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日前发出警告:按照当前对泛第三极地区的气候变化监测结果,人类或将在年前后迎来冰川退缩面积与产水量关系的“拐点”。

在近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上,姚檀栋作出上述表示,并强调:“亚洲水塔”的环境和冰川变化将给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亚洲水塔”是科学界对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泛第三极地区的一个比喻,指的是这一地区是长江、黄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锡尔河、阿姆河等10多条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直接关系到30多亿人的生存用水。

姚檀栋解释说,“拐点”指的是冰川退缩面积与地区产水总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目前,冰川消融会产生大量的淡水,地区产水总量是增加的。但是科学家预估:到了年至年前后,冰川退缩面积将不再会带来相应的产水量,地区产水总量反而下降了。

最主要原因就是气候变化。姚檀栋说,全球气候变暖令冰川退缩日渐加剧,已经成为“亚洲水塔”最大的威胁。

9月份结束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增温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冰川面积退缩了15%。“亚洲水塔”的平衡已被打破,一些灾害也随之而来,如冰崩、洪水等。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普若岗日冰原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他进一步指出,这一趋势是“全球性的”,只是不同地区的快慢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人类不采取减缓或适应措施,一旦这一“拐点”到来,小于2平方公里的小冰川将消失殆尽,大冰川的面积急剧缩小,下游地区的大河径流将逐渐减少。

“亚洲水塔”如迎来这一“拐点”,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中亚三大湖地区绿洲和水体的存亡,如博斯腾湖、咸海等流域,从而影响到整个泛第三极地区的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泛第三极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度重合,”姚檀栋指出,这一广阔区域包括青藏高原、帕米尔、伊朗高原、高加索、喀尔巴阡等山脉的亚欧高地及其水文过程影响区,面积达多万平方公里。

目前,中国启动了“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科技专项。这一项目不仅将深入研究泛第三极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还将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作为这一专项负责人,姚檀栋呼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学家应尽快携手,加强对“亚洲水塔”的观测和研究,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给出科学上的“前瞻性意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7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