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六项第一正式投产
6月28日早上6点55分左右,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完成了72小时带负荷连续试运行,将正式投产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河道上,电站共安装16台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万千瓦,仅次于三峡工程,位居世界第二;多年平均发电量.43亿千瓦时,全部机组将于年7月实现投产发电。
为什么一定要修白鹤滩水电站?
电是现代化社会人们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动力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开了电几乎寸步难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保持着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态势,这其中依赖的是充足的能源,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直接挂钩。
上半年美国加州极寒天气导致的停电事故已经敲醒了警钟,我国南方的限电风波表明我国仍面临着能源短缺的严峻考验。在后疫情时代,受工业复苏的持续影响,电力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而我国目前消耗电力的近70%来自火力发电,火电的污染和碳排放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负担。面对全球变暖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低碳减排的目标。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具体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的总体目标。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压迫下,我国在清洁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的脚步只会越迈越快。
实际上,迈入21世纪,我国的太阳能和风能产业随着政策的扶持扶摇直上,近十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均始终保持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但与此同时,风光资源丰富地区的开发已趋于饱和,新能源发电本身的波动性和难以预测性也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冲击,将来风电和太阳能的发展将会受限于储能技术的进步。不同于新能源的“看天吃饭”,水电、火电和核电可以通过人为精准地控制,对发电量进行调节,可以完全满足电网的需求。
白鹤滩位于金沙江下游,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水力发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进入了建设水电站的名单之中。在同等满足电力系统用电需求的情况下,水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万吨。此外,它还能有效地调节金沙江的水流,明显改善下游各梯级的电能质量,减少丰水期的“废电”,增加枯水期的“有效电”。
金沙江上的梯级电站将和三峡、葛洲坝水电站共同构成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成为“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之一,促进西部资源和东部、中部经济的优势互补。
此外,白鹤滩水电站兼有防洪、拦沙、灌溉、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四川、云南两省六县(区),39个乡镇个行政村的沿江地区。库区经济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贫困面大,其中云南巧家为国家级贫困县。
而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开发将给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可以帮助移民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峡工程落成之后,我国还需要更多的水电站。中国早已对西南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梯级开发”规划,作为水能蕴藏量最大的金沙江,自然无法逃避被切割的命运。
除了要在金沙江下游建设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个水电站之外,还要在金沙江的中游和上游再分别开发88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相当于“8个三峡”。而将来,随着水电站的落成,金沙江将彻底变为一个水库连接着一个水库的平湖。
根据《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报告的描述,金沙江下游是许多洄游性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很多长江珍稀鱼类产卵场都分布于此,梯级开发将造成洄游性鱼类生命通道阻隔,水流条件变化使鱼类的栖息地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产卵场受到破坏,影响鱼类生存。
其实,三峡工程的落成也暴露出了许多之前被忽视的生态危害。但当站在国家层面地去审视时,面对能源短缺的困境、低碳环保的局势以及大山深处贫苦的百姓,也许可以稍微改变一下当地的生态环境。水电站的建设可能不是完美的选择,但在当下一定是最有效的选择。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只是其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环节,与此同时,我国整个水电的开发也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它将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携手并进,为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放眼全球,一些企业甚至国家的气候行动已经不仅仅止步于碳中和,而是为了进一步实现负碳排放。在不断加剧的全球变暖危机面前,碳中和并非是终点,它需要我国长期不断的重视和努力。
中国水电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白鹤滩水电站并不仅仅是第二个三峡,它标志着我国的水电开发能力进入了世界顶尖水平。
从三峡前单个机组发电能力的30万千瓦到白鹤滩的万千瓦,中国水电装备设计制造实现了大跨越。如果说三峡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那么在白鹤滩,则实现了完全自主创新。
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是世界水电行业的顶峰,单台机组有50多米高、多吨重,相当于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而转轮作为水电机组的“心脏”,是整个机组中研发难度最大的部件,它由15块叶片组成,每片重达11吨。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攻克了在高地震烈度区建米级特高拱坝等世界性技术难题,在坝体内埋设了近8万米长的测温光纤,它能感知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变形并进行反馈,工人可以对各项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大坝从开始浇筑之后就没有产生一条温度裂缝,该技术为世界首创。
除此之外,水轮发电机单机容量百万千瓦、地下洞室群规模、圆筒式尾水调压室规模、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无压泄洪洞群规模、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等六项技术指标位列世界第一。
我国水电发展事业的惊天巨变
目前,水电发电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是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虽然近些年来,伴随着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突飞猛进的发展步伐,水电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但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分析预测报告,水电在年仍会在全球能源占比中保持16%的比重。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光辉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水电发展之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不断进步。
新中国成立伊始,战争洗礼后的一穷二白急需恢复国民经济,但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但和当时工业水平一样,我国的水电基础十分薄弱,通过学习吸收苏联的技术和艰苦奋斗,我国建成了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初步奠定了我国水电发展的基业。
弹指一挥间,60多年过去了,这座新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马达依然在轰鸣,已累计发电量超过0亿千瓦时,见证着新中国水电的光辉历史。
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引进外资、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我国的水电建设技术和能力快速提高。年,百年三峡梦想终于从宏伟蓝图变成了伟大工程实践。
迈入千禧元年,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水电建设也全面步入流域梯级开发的新阶段,金沙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年,水电行业进入科学有序开发、加强流域管理的新阶段。两河口、双江口、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调节水库电站的开工建设不仅大幅提升了流域的发电、防洪、供水和生态调度能力,还可以有效地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安全。
此外,藏东南苏洼龙水电站的开工建设,拉开了“藏电外送”序幕。另一个更大的水电站“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也将在不久后迎来开工。
如今,我国的水电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不断地尝试突破,我国的水力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将建设、安装、运营全产业链都带出了国门,和高铁、桥梁、航天、超算一样,成为了我国一张光鲜的名片。
我国设计、制造的水力发电设备远销到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越南等国,广受欢迎。随着“一带一路”水电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中国水电已逐步成为引领和推动世界水电发展的重要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773.html